“嗯。”杏花平日的性子也不是扭扭捏捏的。可这会子瞧着她的小夫君,杏花还是轻轻回来个音。她的脸一下子红了。
“因为嫁妆的事情,祖母和娘肯定会有一些闲言碎语。你莫在意,我不在乎那些事情的。你娘家是你娘家,你是你。你嫁进宋家,往后是我的妻,往后是我孩儿们的娘。我觉得你好,那便是好。你莫在意其它。”宋福生瞧着在小口吃点心的杏花,他认真的说着话。
“……”杏花抬头,她瞧着说话的小夫君。她搁下点心,她点点头,她回道:“我信你。”既然嫁进宋家,杏花自然做好准备,那是做一个妻子。
至于一点子闲言碎语,杏花知道,那是她应该受的。在她嫁进来前,祖母就与她讲过。她的小叔、小婶把宋家的聘礼全吞了。这是打了她的脸。
祖母还说,以真心换真心。让她往后忘记是樊家的女儿,只做宋家的儿媳。离着京都远了,就要一心做好宋家的儿媳。她往后一辈子容身的地儿,就只在宋家。
杏花知道的,祖母还是心疼她的。
杏花就想做一个好的宋家儿媳。她不怕苦的,她什么都不怕了,特别是在小夫君说了这一席话后。
宋福生成婚了。
然后,一家子人也齐数了。于是,宋家就求上广善伯府的管事,这求回一家子的身契,这要去衙门勾了奴籍,再转成民籍。
这事情说的简单。
可真是宋家去办,哪有容易的?这还是求了伯府办差的管事,又是送了礼。这自然要把文书一一办齐了。赎身的不光是活人。便是宋福生殁了的曾祖、祖父、父亲,这三位长辈也要一起赎身的。毕竟,他三人的棺都要起出来。
运棺,这不现实。
宋家没那般大的财力,这从京都回钱氏的祖籍的路途可不近。只得烧成骨灰装坛子,一家子人抱着骨灰坛子,那是回了钱氏的祖籍后,再是请了新的祖坟。
在广善伯府的管事出面,衙门文书与身契户籍一事办的顺当。
在离开京都前,宋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再上伯府一趟,去拜谢伯府大恩大德。当然,伯府的主子们是没见着的。主子忙碌着,哪有空再见宋家的一家子人。
于是,宋家的一家子人只是在外院给磕了头,然后,就才离开。在这从小长大小四合院中,宋家一一打包要离开,要带走的一切。
说东西多,真不多。一家子人走时,就是坐着一辆骡子车。
行选路,想带更多的东西,那是不敢的。身上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吗?只有藏起来的家当。银票、碎银子。还有便是铜钱。
一家子人连穿的衣物,那也是换了。
在伯府得过一些赏,是主子们赏下来的旧衣物。这些衣物真回乡下,那是穿不得。所以,这些衣物全是典当了。一家子人再走时,哪怕是包裹里的衣物,也全换成乡下人会穿的粗衣。
至于摆在明面上,那要数得值钱的。
那可能就是那一整套的书籍。那是宋福生求了祖母,才求来的。当然,不是买的。而是打典当铺子里收回来的旧物。
哪怕是旧物,比着书店便宜些。可那便宜的也是有限。
总之,这一个时代里读书,那是费老鼻子银钱的事情。
可宋福生就一个念想,那便是读书科举。
宋家子一家子人离开京都。
他家的离开留给广善伯府一府奴才们的话儿,就是觉得一家子特傻。还是让汪家、白家被连累着,也跟着受了几回嘲笑。
倒是樊家那边儿,得了老鼻子好处,让好些奴才们羡慕了几回。都说樊家嫁一个侄女,那比卖一个侄女还挣钱。
离开京都。宋家与一个大商队同行。
这当然也是托了关系,还是借了广善伯府下头小管事的名义,这才是托得的路子。当然,也是为了安全计较。
汪氏、白氏这些天都不高兴。
这没了伯府的好日子,吃,比不得以往,穿,比不得以往。这日子里,那自然心中不舒坦。还好有钱氏压着,若不然,这两个人一个做太婆婆,一个做婆母的,那可得老挑新媳妇子樊杏花的刺儿。
至于始作诵者宋福生?
汪氏是亲祖母,白氏是亲娘,这二人再是恼,也是舍不得说儿子一根手指头儿。瞧瞧,这才是轻疏远近。这才是人心本性。那叫一个杮子搁软的捏。
宋福生一直很平静。
对于祖母、亲娘给樊杏花这一位妻子的一些言语上的刁难,他没帮衬。他只私下求曾祖母,求这一位心明眼亮的老人家,那暗里拉拔一下媳妇杏花。
当着祖母汪氏、白氏的面,宋福生只会讨好了两位嫡亲的长辈。宋福生在长辈跟前,那是从不与樊杏花多亲近的。
只在背地里,宋福生会偷儿的把自己的私房钱给了樊杏花。那是真交底,给妻子一点子底气。可面上与妻子过于亲近,宋福生不傻。
娶了媳妇忘记娘。这可是做婆母的最大忌讳。宋福生真是当着长辈的面对杏花过于好,那才是给杏花招来更大的麻烦。
从京都回曾祖母钱氏的祖籍。
瞧着目前一切顺利,宋福生是高兴的。因为,在他的心中,一切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