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东侧是个巨大兵营,到处是帐篷,到处是物资,这么晚了仍然到处是活动着的一队队军人。相隔一定距离,就有探照灯在扫射,帐篷中大都有灯光。
张君浩和封裔忠将军、何绍周将军走在一起。李弥将军、汪波将军和张伯良上校、罗忠上校、布兰顿上校、扎克里中校、谢新明中校、王进贤中校走在一起。玉儿、雨宫樱子两人走在最后。
特混战队营地离惠通桥大约两千米,一行边说话,边走路, 很快就到了。
在被炸毁的惠通桥桥塔处,李弥将军告诉张君浩相关情况。
李弥将军1902年生于YN省盈江县,他的祖籍是腾冲县。弟兄八人,李弥排行第六。他小学毕业后,转去腾冲升学,就读于清末举人王承漠的私馆。对惠通桥及松山一带地形特别熟悉,不然的话也不会让他负责松山战役具体指挥工作。
清道光(1836年)年间,龙陵厅潞江土司线如纶为首倡导修建。石墩已出水面,因事先没有向省上请示,后来请求支持时“因通禀有责言,遂中止”。
光绪14年(1892年),龙陵厅同知覃克振呼吁捐款,筹集银子一千两,并劝绅商士民协力捐助建桥,桥建成后,仅只一个月后就被江风吹断,以后虽竭力继续抢修,但没过几年桥又断了。
光绪25年(1900年),龙陵厅同知龙文再次大力组织捐派,筹得银子四千余两用来建桥, 但由于桥台设置过低,常遭水患。
1928年, 龙陵县长杨醒苍召集乡绅讨论改修为西式柔性钢索吊桥,并延聘英国工程师来滇筹划。同时多方募款,YN省政府拨助滇币一万元,但由于杨醒苍到期辞职后搁浅。民国二十年,1931年,邱天培接任龙陵县长,得到省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的支持,组成18人的建筑委员会筹划建桥事宜,缅甸华侨公会会长梁金山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
1933年冬,梁金山在缅甸代聘的印度籍技工和华侨技工多人一起来到龙陵。水泥、钢缆、铁件等物,由梁氏在缅甸购办,用驮马及人力运抵工地。新建在原铁链桥位置上进行,将原砌桥台增高20米以避洪峰,两岸桥台前沿相距80米。桥塔为钢桁架,高7.85米,以4根28.75毫米钢绳为主索,锚固于两岸岩壁之内。吊杆为20毫米圆钢, 两根一付, 全桥共54付;横梁用高200毫米的槽钢组合, 纵梁之桥面都用木材,桥面净宽4.35米,每次可通行7匹负重骡马,约两砘重。
1935年1月14日通行,耗资8万银元,取名“惠通桥”。
1937年7月,为了让桥与赶修中的滇缅公路配套,将其改建为10级荷载公路桥。改建工程由国府交通总段管理处工程师徐以枋设计,段长陈德培和工程师郭增旺施工。1938年10月下旬竣工通车,每次可通行10吨卡车一辆。1939年2月正式开放。
惠通桥成为滇缅公路生命桥,外援全都必须经惠通桥运往昆明重庆及全国其他地方。
日本从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2月27日,对惠通桥进行了6次空袭,共出动飞机168架次,投弹4000余枚。每次都使桥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车辆受阻。守桥员工和部队在日寇每次轰炸后均立即突击抢修,但桥梁负载能力已降低,每次仅能通过7.5吨卡车一辆。
李弥将军讲到这里后,重重叹气,眼中流出泪水。
封裔忠将军接着讲。
1942年5月4日,日军攻陷龙陵县城,当夜占据怒江西岸松山山头。公私车辆和难民争相过桥,秩序无法维持,吊桥钢缆抖动不已。1942年5月5日晨,日军快速部队 2000 余人先于我军抵达惠通桥西岸,占领高地,并向对岸远征军阵地炮击。日军深知,强攻惠通桥必然会导致中国守军炸桥,鉴于沿途散兵、难民、商车非常多,于是就采取“浑水摸鱼”之计,派出部分人员化装为平民模样,混入向惠通桥东岸撤退的人群和车流中,企图蒙混过关,同时派出飞机对惠通桥一带频繁侦察轰炸,延缓中国军队行进速度,阻挠中国守军实施炸桥行动。当时,远征军工兵 24 营在营长张祖武率领下已于7时半抵达惠通桥,并遵照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命令,迅速装药准备炸桥。10 时许,由于人车壅塞,秩序混乱,守桥官兵与过桥人员发生冲突,混入日军误以为身份暴露,遂向桥头开枪扫射,并抢占地形,向守桥部队开火,敌战车也向惠通桥快速驶来,欲图强行过桥。千钧一发之际,工兵营长张祖武果断下令点火,猛力按下点火器,桥身瞬间起爆,桥面大部坠入江中,日军装甲部队无法过江,穿桥东进的计划也就此破灭。
今年5月,中国远征军于各渡口强渡怒江,于6月初对侵占松山、平戛、龙陵县城和腾冲的日寇发起全面反攻。为抢运军火物资支援前线,桥渡工程处于6月18日在吊桥位置上抢建临时人行便桥,同时修建东西两岸码头,赶制浮筏二艘以济军运。人行便桥仅三天便竣工,浮渡工程也在28日通航。7月4日又完成骡马桥一座。
明天队伍步兵走人行便桥,物资走骡马桥。
现在正计划修复吊桥,东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