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这个女孩好牛逼(1 / 2)

伏击日军32师团的战斗从早六点左右开始,到七点半左右,基本结束。

日军32师团长井出铁藏只带了三百左右伤兵逃回江山县城。骑兵中队被全歼,井出铁藏的坐骑换了主人,装饰精美,井出铁藏花了大代价才搞来的枣红马,被张君浩骑在了跨下。

打扫战场的任务交给江山县民团,除了部分手雷和二十匹没有受伤战马被特混战队收下外,其余缴获全都送给江山县民团。

张君浩对江山县民团指挥官县长丁琮说的话是,你们打扫战场,只要能捡到的,都归你们。但是,张君浩说话有转折,江山县民团必须照顾好特混战队伤员,并协助特混战队补充队伍。

这是特混战队自成立以来,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有五50名队员伤亡。战死30人,轻伤10人,重伤10人。特混战队总人数只有180人,步兵100人,加上警卫队20人,伤亡的都是步兵和警卫队员,假如不补充,这仗不能打了。

对于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张君浩进行总结,他以为有三条,一是没有预备队以应对突发情况。日军骑兵从背后的突然杀出,导致特混战队仓促应战。二是日军拼死抵抗战斗至最后一人最后一口气,伏击区域广大,日军的冷枪防不胜防。三是特混战队战斗时的炮兵与步兵,班与班,班内战斗小组,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

特混战队伤亡人数和日军相比不值一提,日军被歼总人数接近1000人。对日军的打击非常沉重,靠逃出包围的三百来伤残日军守卫江山县城,显然不现实。日军将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从前线抽调重兵来换防。而且在前线作战的日军必然会对后路安全产生担忧心理,影响其坚持作战信心。对于13军司令部指挥官来说,对其心理打击更大,至少13军司令官泽田茂和总参谋长谷古金次郎意识到了战线拉长的严重问题,日军的进攻虽然是立体的,但从总体效果上来讲,仍然象摆出一字长蛇阵,顾得了头,顾不了腚,这次会战日军即使获胜,也无力守卫如此漫长铁路线。假如想守住,必须再增加十几万兵力。

13军司令官泽田茂和总参谋长谷古金次郎突然产生退兵念头。

张君浩安排队伍把阵亡特混战队队员集体掩埋。

张君浩率领特混战队携带着伤员前往清湖地区。

午饭时分,特混战队到达清湖地区,受到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张君浩骑着日军32师团井出铁藏的坐骑,频频向沿途百姓们挥手。

特混战队队员们虽然硝烟蒙脸,但军容严整,精神饱满,雄纠纠,气昂昂。

主要军官和伤员都骑着高头大马,队员们抬着迫击炮重机枪等重武器,背着半自动步枪,排着整齐队列。

张君浩毫无疑问是百姓们关注焦点,所有百姓都想触摸他,站在后面的想往里挤,在挤不进去情况下,高喊“张上校”,踮脚观望。只恨两条腿长得太短,好盼望能踩着高跷。

张君浩坐在马背上,仿佛与马融为了一体,马走路时,虽然有起伏,但张君浩的腰板却能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

假如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看到张君浩的骑马英姿,一定会与盛装舞步骑手相联系,高贵,训练有素。

张君浩并不习惯接受百姓欢迎,但此时此刻,又只能接受百姓欢迎。

一路走过去,百姓们欢呼,张君浩挥手,看到白发苍苍老人,张君浩会敬礼。因为队伍伤亡很大,打了胜仗本应高兴的张君浩,心情非常沉重,脸上始终没有笑容。

小学操场上,缴获堆积如山。

民团整齐列队,四周是四五千翘首看望百姓。五六个记者在拍照,李莉自然是其中之一。

张君浩猜测,那些记者本应转移往第三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因为战火来得太突然,被阻在了这里。

张君浩站在课桌上讲话。

张君浩首先感谢江山人民前不久为特混战队接受空投物资。

其次,说明了前往衢州城的战斗经历。

张君浩强调只要全国人民都象江山县人民一样支持抗战,积极参加抗战,倭寇就一定灭亡不了中国,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最后,张君浩希望江山县的英雄好汉们,能踊跃报名,接受特混战队的挑选,努力争取加入特混战队。

特混战队队部和三个分队分别驻扎在相邻的四个村子。

接受报名、政审、选拔等工作由罗忠中校总负责,三个分队队长具体负责。

前来报名积极要求参加特混战队的人太多,只准备招收50人,天还没黑,报名人数就超过了2000。罗忠中校想结束报名工作,可排着队等报名的人数还有很多,这让罗忠中校头都大了。

张伯良中校也很忙,他的职责就是与外界联络沟通,他前往在江山的各抗战机构,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提醒江山人民,防止敌特渗透破坏暗杀。

在拜访县长丁琮时,张伯良强调江山民团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日军突然进剿。

李莉作为战地记者,当发现这一带抗战积极性特别高后,就立即跑东跑西采访。

张君浩是唯一闲人,他在房内躺在中式雕花红木床上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