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〇章 迟来的午朝(1 / 3)

寒门状元 天子 2853 字 10个月前

沈溪刚到军事学堂,还没等他跟胡琏说话,门口有值守兵士来报,说是工部尚书李前来拜访。

“下官先回避。”胡琏道。

沈溪看了胡琏一眼,一摆手:“你留在这儿,我出去看看李尚书因何而来。”

沈溪并未打算跟胡琏一起去见李,他跟李的私交不错,在几位尚书中间,沈溪难得有一个“相识于微末”的朋友,李当时的地位不比沈溪高多少,但现在二人都当上了尚书。

李见到沈溪,并未恭敬见礼,上来便道:“听会同馆的人说,鞑靼派使节过了居庸关,眼看就要到京师,这件事你知晓吗?”

沈溪点头道:“是有这么回事,大明来年就要跟鞑靼人开战,这会儿对方派出使节前来,说是商谈上贡的事情,我看多半是探听我大明的虚实,以确定来年是否需要做出应战准备。”

李道:“那你的意思是……?”

沈溪看了李一眼,知道对方是借鞑靼使节的事情,试探他的口风,当下笑道:“我的意思,难道时器兄不清楚?”

李苦笑一下,道:“之前谢尚书不止一次来工部,询问朝廷钱款划拨的事情,顺便说到来年战事……如今朝廷上下,少有人支持跟鞑子开战,认为根本没那必要……鞑子这几年先是在侵犯我大明疆土时遭遇惨败,后来又发生内乱,怕是短时间内没精力威胁大明边防吧?”

“很多事说不准。”

沈溪道,“本来以为草原上战乱不断,让鞑靼人元气大伤,但你看看,这几年哪年鞑靼人消停过?草原上的生活环境太过艰苦,大明又未跟草原通商,鞑靼必须要靠战争掠夺来获得必要的生活物资,他们生活越是困苦,越会南下扰边,指望他们止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其彻底打服。”

李摇头道:“之前我大明连续击败鞑靼人,尤其先帝时在京城脚下留下数万鞑靼尸首,还不算打服吗?”

沈溪道:“前几年大明都是被动迎战,就算为数不多的主动出击,也是以失败或者无功而返告终,使得鞑靼人根本有恃无恐,完全不需要考虑防守的问题,天天琢磨着怎么南下劫掠,谈何打服?最好是让他们迁居到距离大明边境数千里外的漠北,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行,这件事我不跟你说太多,之前谢尚书向我施压,碍于情面我应承下来,但这里我可以保证,无论你作何选择,我都不会加以干涉……你莫要怪责我两不相帮,实在是……朝廷主流舆论如此,无可奈何。”

李感觉自己在出兵草原的问题上,没法帮到沈溪,所以干脆先来通知一声,让沈溪有个心理准备。

沈溪苦笑道:“看来朝堂上,我得孤军奋战了。”

李道:“有些事你本可变通,未必需要把关系闹僵……你入朝时间不长,若你坚持出兵,顺风顺水还好,就怕出什么偏差,那时朝廷上下只怕满是非议,你一个人如何能顶受阖朝官员攻讦?”

沈溪没再就此讨论,行礼道:“多谢时器兄提醒。”

……

……

因为朱厚照要参加午朝,沈溪成为朝野关注的对象。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朝会要说什么,涉及大明来年是否跟鞑靼开战,很多人怕这会损害大明的利益,继而让自身利益受损。

以儒家中庸思想,没人愿意沈溪打这仗。

曾经为了斗刘瑾提出的基本国策,到现在阉党覆灭已是人人拆台,沈溪感觉寒意阵阵。

沈溪心想:“估摸只有刘瑾专权时朝廷大政方针才没人敢非议,只有强权才能获得世人认同……说来说去,还是高压政策有效啊。”

沈溪留在军事学堂,没打算回兵部衙门,他相信回去后承受的压力只会更大。

至少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他躲进了军事学堂,之后他不打算从大明门入宫,直接走东安门。

眼看到了巳时末,沈溪已开始准备入宫时,军事学堂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次造访者是小拧子。

“沈大人,可算找到您了。”

小拧子见到沈溪后,擦了擦额头上滚滚而下的汗珠,外面寒风刺骨,小拧子却大汗淋漓,足见其跑了不少冤枉路。

沈溪道:“可是陛下有要事交代?”

小拧子道:“正是如此,陛下让小人来跟您说,这次午朝商议来年战事,请您无论如何都要支持出兵,至于旁的事情……陛下说了,您不必担心,他一定全力支持,让这场战事可以进行。”

沈溪苦笑一下,暗忖:“这会儿朝会时陛下给我撑腰,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等于是把我逼到全体朝臣的对立面。”

沈溪道:“这会儿陛下可是入宫了?”

“已经回宫去了。”小拧子道,“昨夜陛下早早便睡下,两刻钟前起来,就是为了赶上这次午朝。陛下知道沈大人您一定会参加午朝,没有丝毫耽搁的意思……小人跟您传过话后,就要赶回宫去。”

沈溪点头:“有劳拧公公了。”

“瞧沈大人您说的,这是小人应该做的事情。”小拧子说到这里,欲言又止,脸上满是为难之色,好像遇到什么麻烦。

沈溪道:“拧公公有事只管说。”

小拧子苦着脸道:“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