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 45 章(1 / 2)

无论是科举, 还是荐举,这些想要改革都得有个合适的契机,要不然的话, 光是那一堆既得利益者就得上蹿下跳的反对了。大家都说皇帝一言九鼎,但是, 那只是相对的,就算是臣子被打断了脊梁,从大臣变成奴才, 中央集权达到巅峰的清朝,皇帝也不是真的就能为所欲为的。就算臣子不掣肘, 还有八旗这群大爷呢!

像是唐朝这会儿, 其实还属于君臣坐而论道的阶段,尤其世家那些大爷, 真不是好招惹的, 他们或许不能成事,但是坏事的本事绝对一个赛一个强。

不过,对于李治和武昭仪来说,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其实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或者说, 没有契机完全可以制造契机, 别的不说, 制造一起科举舞弊案其实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因为这年头的科举本身就充满了漏洞。只要这事闹得足够大, 那么, 即便是那些世家想要反对,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事还没来得及提上议程, 长孙无忌那边就闹出了幺蛾子。

长孙无忌年前的时候就想要让李治知道厉害,准备年后就给李治一个教训,告诉他你舅舅还是你舅舅,没了你舅舅,这朝堂你是玩不转的。

长孙无忌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粗暴,无非就是唱反调,李治想要做的事情,他们要么就是各种劝阻,要么就是各种拖延,李治不乐意做的事情,他们反而各种折腾,别的不说,李治不喜欢世家,结果呢,几个世家出身的官员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却得到了升迁,而下面举荐还有科举上来的,十有八九都是世家出身,还有一个是被世家拉拢的。

李治只气得七窍生烟,麻蛋,你还是不是我舅舅了,跟我对着干,你很开心是不是。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除非李治想要两败俱伤,甚至他只会更麻烦一些。民间物议很多时候根本不会管这事是谁做的,他们只会觉得是皇帝昏庸。因此,李治只得捏着鼻子亲自上门安抚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点也没感觉到,或者是感觉到了也不在意李治的感受,他只想让李治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李治如今确实知道了,要不是暂时还拿长孙无忌没有什么办法,李治能现在就让他告老还乡。

朝堂上一群神仙打架,李悦只看得心有戚戚,没这个胆子,没这个脑子,还是不要掺和这些事情了,他还是老老实实会宁州种田吧!因此,天气稍微暖和了一点,李悦就果断提出了要返回封地。

李治也觉得让李悦还留在京城目标太大,尤其以后科举要改革,万一有谁联想到他身上,难免会生出波折,而宁州那边比较偏远,那里又差不多是程知节的地盘,那些世家就算是伸去了触角,也是鞭长莫及,对于李悦来说,的确是宁州安全一些。

不过,临走前,李治还是喜滋滋地告诉了李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武昭仪又怀孕了。

李悦如今是真的佩服武昭仪了,她进宫之后,除了刚开始需要站稳脚跟的那段时间,后来一年一个孩子,也难怪她后来封后虽说反对的声音也大,但是最终却是不了了之了。这个时代,像是民间婚姻市场上,其实生过孩子的寡妇要比黄花闺女更有市场。因为这年头的婚姻最终目的其实不是为了什么抵抗风险,关键就是要生孩子,证明了自己能生,而且能生出健康孩子的寡妇自然有着更大的竞争力。王皇后再如何出身尊贵,无子就是最大的软肋,而相比较起来,武昭仪接连产子,身体也一直没什么问题,可见她的身体素质如何,这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贵了。

李悦并不清楚的是,武昭仪的再次有孕,坚定了李治废后再立的决心,一个又能传承皇家血脉,还能帮自己分忧的可心女人,自然要比一个连立场都不正确,没有孩子,还总是跟自己唱反调的女人适合皇后的位置。

而王皇后知道了武昭仪再次有孕之后,整个人几乎是魔怔了,她开始催促母亲柳氏对武昭仪施展巫蛊之术,武昭仪不死,她永远不会安心。

柳氏其实原本也不是什么愚昧的女人,但是,女儿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她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哪怕是为了让女儿安心呢,她也回去找了个所谓的法师,玩起了跳大神扎小人这一套。她还算是谨慎,在自己的嫁妆选了一个庄子,让那个法师安心住下,然后悄悄修建了所谓的祭坛。那个法师也算是很有职业道德了,拿了钱就办事,一天十二个时辰,按照不同的时辰,围着祭坛作法,念念有词,手舞足蹈。原本柳氏还觉得这其实就是个心理安慰,但是见的次数多了,自个也半信半疑起来,在那法师的忽悠下,也三五不时地过来祭拜所谓的神明来诅咒武昭仪。

但是很多事情只要不做,做了就会留下痕迹。王家和柳家这些年为了王皇后,到处搜罗生子秘方,自然被许多人看在眼里,即便是其他几个世家,对此也是有些想法的。女人想要生孩子,一个是自己身体没问题,另一个就得男人配合。李治自然是没问题的,这么多年来,宫里的好消息没停过。他刚成婚那会儿,王皇后年纪也不算很大,世家多年传承,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