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2 / 3)

旗。

结果临到跟前,忽然变成所有的佐领都从镶白旗出,这算怎么回事?

然而镶白旗的大旗主显亲王富绶没意见,镶白旗的掌权小旗主裕亲王福全举双手双脚赞成,如此一来,就算其他宗室亲王心里有意见也没法说出来。

显亲王自个儿都没说什么,他们猛不丁的插手镶白旗的旗务,别在得罪了皇帝之后连着显亲王裕亲王一起得罪。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堆糊涂事,管不了管不了。

康熙对王爷们的反应非常满意,皇帝陛下惯会得寸进尺,既然给弟弟封王分佐领没有激起宗室王爷们的反对,以后给儿子们封王分佐领就能按着这个规矩来。

这次不反对,以后就更没有反对的资格。

他们入关才几十年,八旗的大旗主手里还有很大的权力,在关外时这代表他们关系亲密,入关之后却不能继续那么干。

他们已经打下了江山,不能死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汉人的东西中有很多都是他们要学习的,比如将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上。

真正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只有上三旗的人马,八旗的大旗主都是开国时封的铁帽子王,除了上三旗,其他旗下的人丁更多依旧是只识旗主不识皇帝,这并不是个好现象。

他要做的就是把他的兄弟和儿子们全部封到下五旗去分那几个大旗主的权,慢慢的让大旗主这三个字变成简单的称号,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手握大权,这样就够了。

隆禧对他哥收拢权力的计划不感兴趣,在新晋纯亲王隆小禧看来,他哥把他弄到镶白旗只有一个目的,为了给他偷懒创造机会。

镶白旗有什么,镶白旗有他们万能的二哥啊!

春寒料峭,冷风嗖嗖,不着调的熊孩子愣是在将王府还没逛熟悉的时候就急吼吼的离开了京城。

出门之前特意叮嘱管家记下前来拜访的名单,尤其是他们的礼物,全都记好账等他回来。

等他从南边回来,他带大家一起发财。

能不能发财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画大饼,京城大户多,以后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拉投资这种事情自然要提前打招呼。

老话说的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们要未雨绸缪,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江南的春天来的比北方早,京城还是天寒地冻,南边已经遍地花开。

曹寅伸了个懒腰,在太阳底下眯了眯眼睛,然后慢吞吞说道,“很快就会有一大批洋人漂洋过海来到大清,到时候场面肯定非常热闹。”

前些年的海禁主要防的不是洋人,而是台湾郑氏,这事儿大伙儿都心知肚明。

满人刚刚入主江山,办事儿没那么精细,分析利弊实在太麻烦,索性直接一刀切。沿海百姓内迁五十里,严禁船只出海,犯禁者无论官民一律处决,犯人家产全部赏给告发者,地方文武官员革职从重处罚。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结果就是把沿海百姓弄得逆反心理上来,本来不支持郑氏的也开始偷偷摸摸支持郑氏造反。

郑成功、郑经父子能坚持那么多年,离不开沿海百姓的援助。

好在郑经是个目光短浅的家伙,不然朝廷想除掉他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迅速。

“我哥他们对西洋的物件都很感兴趣,希望那些商船能带点新鲜东西过来。”隆禧打了个哈欠,看上去也有些懒洋洋的。

天气那么好,最适合支张躺椅打盹儿了。

可惜他们有正事在身,只能辜负这大好春光。

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的时候传教士把他们得罪惨了,差点被全部驱逐出境,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成功,但是洋人在大清地界儿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

虽然后来他哥亲政,对传教士的态度有所改变,还招揽了不少西洋人才,但是洋人在他们这儿的日子依旧好过不到哪里去。

漂洋过海来这儿的可不只有传教士,更多的还是商人。

在洋人眼里,他们这块土地就是等着分割的肥肉,原因懂的都懂,也不需要他多解释。

这个时代的大清和西方各国相比依旧属于先进的那波,等到海禁解除,必定又会兴起来大清的热潮。

洋人可以来大清,他们也可以派人去外面,朝中大臣继续做着他们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美梦,反正他们都觉得经商是贱业,那就把钱留给不觉得经商丢人的人赚。

嘿,他走私账另外派人出去。

只要钱够多,命都能不要,这话不管放在大清还是放在西方都很合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到足够的利益,接下来往外跑的人只会拦都拦不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别人把大清当成捞钱的地方,那就不能怪他们反过来捞那边的钱。

这时候的大清和西方正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时候,还不是后世那个被人打到家门口都还不了手的大清,有钱不赚是傻蛋,谁让他们那么穷。

打仗最花钱,他们家三哥正琢磨什么时候派兵前往雅克萨城,老毛子对东北觊觎已久,以朝廷如今的实力将他们打退不难,却不会赢有多容易。

唉,家里太穷,不赚钱没办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