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1 / 2)

音乐系导演 俗人小黑 1154 字 11个月前

监狱里面什么样的犯人最不受待见?

——————

一是人贩子,二是强X犯!

连监狱里面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正常的普通人。

所有人最痛恨的就是人贩子!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起打拐电影,就会引得群情激奋!

言归正传。

继续那篇报道!

“当然,我相信,作为导演,可能动机很简单,要讲一个好故事,吸引更多人重视‘打拐’这件事!可是我要讲述的陈先生的这个故事,却让我决然反对将打拐搬上大银幕!

陈先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采访,后来他告诉我,多一次曝光,就多一些找回女儿的机会。哪怕可能性再小,和所有在找孩子的父母一样,他都一定会全力配合。

对于任何一个父母来说,孩子往往都是他们的全部,失去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时候,都等同于失去希望!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先生的表现,他没有表情,没有起伏,那些在我听来离奇的往事,从陈先生嘴里说出来,都平淡到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当然,大家都清楚故事的结局,女儿是还没找到,再跌宕起伏的剧情,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

是的,故事再曲折离奇,对于陈先生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依然没有找到他的女儿!

为了寻找女儿,他会因为算命师傅的一句指点,就远赴千里,去‘一个丘陵之中的王姓村落,找一户屋前有河、屋内有大黄狗的人家’,找被拐的女儿。任何一点线索,对他来说,都是希望,都要全力以赴。

他们曾经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配合警方找到了许多被拐卖的孩子,可是那里面没有他的孩子。

他说,他甚至一度嫉妒恨那些找到孩子的父母,因为他总是会想,为什么找到闺女的不是他?

他的语气里面已经没有丝毫的悲伤可言,因为,太多次的希望,最终迎来的却都是失望和绝望。

我们聊到某一段经历,他的记忆开始模糊,这时他从办公桌左手边的第一格抽屉,拿出一本满是皱痕的日记,手写的。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年代,已经很少遇到手写日记的人了,而眼前这个看起来很糙的汉子,竟然有如此细腻的习惯。我忍不住问了他原因。

他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他从来都不是什么感性的人,甚至他说自己都不是个好爸爸,因为要上工,所以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可是直到丢了女儿之后,他才后悔莫及。

我还记得,当日记本当中,他看到女儿的照片的时候,整个人没来由的嚎啕大哭起来。

我想安慰他,可是那一刻我却发现,任何的言语都是那么的无力的,因为,我没有办法帮他找到他的女儿,而除此之外,他不需要任何的安慰!

他抚摸着女儿的照片,跟我说:“我就是想着,等女儿有一天回家,我想给她看这本日记,希望她不要恨爸爸,知道爸爸一直在想他,一直很努力在找她。爸爸没有放弃,爸爸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他的语气是那么的笃定。

只是这句话,却彻底击溃了本就处于崩溃边缘的我!

当记者这么多年,我自认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是这却是我唯一一次在采访的时候,嚎啕大哭的。

我下意识地中断了采访,道歉,告别,约好明天再继续采访,便夺门而出。

后来,我将他的故事和他女儿的照片,登报!

我的本意是希望能够帮到他,可是结果......没有孩子的消息,但是他寻找女儿八年的故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他的记者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再次跑去采访他......

一次,又一次......

很多媒体详细地报道了陈先生的故事,甚至有记者跟着陈先生要帮他一起寻找女儿,可是......

女儿还是没找到,而陈先生......

我只想说,不管你的本意是不是好的,但是揭开别人的伤疤,重复悲伤是一件极为残忍的事情,我想说,你揭开别人的伤疤?然后呢?你用呈现别人的生命最苦难拍成电影来赚钱,来争取奖项,这是不是在吃着人血馒头呢?”

这篇评论发布出来之后,很多吃瓜网友开始跟着带节奏。

“王逸凡编剧,吴天雄导演《亲爱的》,蘸着人血的馒头!”

“华新新片《亲爱的》靠揭人伤疤牟利,你的良心不疼吗?”

“王逸凡新电影,现实打拐题材《亲爱的》,蘸着人血的馒头!”

现实题材,太敏感了,而打拐更是如此,所以,当有心人一推动,结果就是仿佛真的《亲爱的》就是一部蘸着人血的馒头的电影一般。

舆论一时间竟然此起彼伏。

到处都充斥着关于《亲爱的》是否是蘸着人血的馒头的讨论。

这件事同样的引起了华新的重视。

华新是上市公司,虽然说这些舆论并不算是压倒性的,还是有不少人对这种一刀切的极端的说法表示反感,但是不得不说,舆论的确给华新也给吴天雄这个导演造成了一些影响。

“现在的局面有点微妙啊,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