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越是大制作,通常越是需要搞点映。
因为大制作往往意味着,高宣传费用。
虽然说点映不能完全反应一部电影的优劣和市场,但是很多时候,通过点映,却还是能够获得比较详实的数据。
而很多时候,电影的宣发预算,都是根据点映的市场反馈而制定计划的。
因为大制作,大规模发行,大规模宣传,这些都是需要耗费海量的资金来达成的。
而大制作,有时候也未必就一定意味着是好电影,所以,点映是一个试金石,如果点映口碑太过稀烂,那么可以想见,肯定宣发方面就要及时止损。
当然了,这是常规的套路,不过,《齐天大圣》显然不在此列,因为这是王逸凡的电影。
如果连王逸凡的电影,都需要担心的话,那么别的电影怎么办?
不过,《齐天大圣》依然还是搞点映场。
因为《齐天大圣》也需要通过点映来进行口碑预热。
任何电影,好口碑总比坏口碑要好,《齐天大圣》排片毋庸置疑,在七月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和对市场有着绝对的统治力。
但是不代表,《齐天大圣》就不需要宣传了。
因为《齐天大圣》需要获得更高的票房的话,那么点映就是必须的。
《齐天大圣》的点映,这一次不会搞大规模点映,因为没必要。
当初《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及《我不是药神》是因为本身的卡司其实并不大,宣传方面自然也不可能真的砸下成本的数倍的资金去做,而且那两部都是剧情片,根本不需要担心被剧透之类的。
因为剧情片,就算你提前知道剧情,但是和去电影院观影也同样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但是《齐天大圣》不同,这是一部剧情和特效结合的大制作,宣传的预算本身就很高,根本不需要通过哪种方式去获取排片和口碑。
恰恰相反的是《齐天大圣》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因为这部电影? 排片将会达到史无前例的百分之八十。
这么大的规模的首映? 以及场次,需要的是《齐天大圣》保持的那种神秘感? 以此来吸引观众在第一时间进入电影院观影。
大规模排片? 垄断性质的排片,同样的也意味着? 《齐天大圣》初期的票房会集中爆发,票房潜力会提前被释放出来? 所以? 通过长时间的大规模点映来释放口碑,对于《齐天大圣》来说反而并不可取。
因为那样,《齐天大圣》就会失去神秘感,而且? 也会让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
转眼间? 就到了《齐天大圣》的点映时间。
这一次《齐天大圣》的全国范围的点映,场次不算太多。
不过,因为《齐天大圣》的前期宣传足够到位,王逸凡的咖位也足够大,本身这部电影就可以说是万众瞩目。
所以点映场次少?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饥饿营销。
张卫明从《父亲》开始就已经成为了王逸凡的拥趸? 或者说被称作是王逸凡的御用影评人。
张卫明对此倒是没什么可说的。
他又没有昧着良心鼓吹王逸凡的电影,实在是人家王逸凡拍出来的电影? 就是好啊。
“咦,老徐? 你怎么也来了?”张卫明走进京城时代电影城的放映厅? 有些讶然地看着自己的老同行? 老朋友徐木居然也来了。
“我怎么就不能来了?就许你张卫明能来,我老徐就不能来了?”徐木笑骂着道。
“嘿嘿,那倒不是,只是,老徐你不是一直都不喜欢商业电影吗?你不是老说现在的电影,可看的没几部了吗?怎么?准备来找茬?”张卫明在徐木的边上坐下,一边笑着打趣道。
“本来就是啊,你说现在的电影,有几部能看的?”徐木却是不以为然地道。
徐木,国内影评人圈子里面的老顽固类型,他只喜欢那些冷门的,不卖座的文艺电影,甚少会去给商业大片写影评。
是的,他不骂,但是也不给写。
这就是徐木。
这也是为什么张卫明觉得徐木居然也来了感到很奇怪。
“那是你的口味太刁钻了,你觉着普通人能和你喜欢的东西一样吗?”张卫明没好气地道。
其实老一辈的影评人,像徐木这样的,其实挺不受待见的,因为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的才是好电影,不接受反驳。
可是时代不同了。
早年华国的电影还是以文艺电影为主流的时候,徐木这类的老影评人还是很吃香的,只不过,那个年月,影评人的收入其实也并不咋地,毕竟市场小,影评人的文章也卖不出好价钱。
毕竟,影评人也是依托着电影行业恰饭的。
可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市场的主流电影也从早年的文艺电影向着商业电影过渡。
拍文艺电影的人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地徐木这样的老影评人也就没有早年那么吃香了。
于是不少这类的老影评人转行的转行,转变心态的转变心态,像徐木这种的,说好听点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坚持想法,不为市场所动,不为金钱说动。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