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3)

大清第一太子 时槐序 2006 字 10个月前

康熙十九年暮春。御花园。

胤礽将手中的糕点碾碎扔在地上,百无聊赖地看着一排排蚂蚁抬食。面上平静无波,心内惊涛骇浪。现如今的情形,他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接受两个事实。

第一,他投胎时喝的孟婆汤大约是掺了水。以至于前些日子生病中,他于半昏半醒间恢复了上辈子的记忆——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任嘉石的一生。简而言之,他是个穿越的!

第二,按照前世各大网文的套路。穿越者十之八/九会有金手指。他也有。一个系统,从他病愈醒来,就自动激活,开始叨逼叨。胤礽嫌它聒噪,不想理它。好在只要你意志强硬,坚决不听它说话,就能在脑内建立屏障,阻隔掉系统的声音。

“太子殿下,这边起风了。不如我们去凉亭歇一歇?你要是还想玩,奴婢让夏草去取件夹袄来。”

说话的是胤礽身边掌事的兰姑姑。话音刚落就转头吩咐夏草做事。胤礽裹了裹身上的斗篷摇头:“不用了,孤有这个呢!再说,这都三月了,哪至于穿了这些,还得要夹袄。”

夏草离开的脚步微顿,静默一旁。兰嬷嬷笑着哄他:“都说春捂秋冻。殿下大病初愈,更得注意些,不能马虎。您要是再病了,皇上岂不是又要担心?”

边说边招手让夏草赶紧去。胤礽微微蹙眉,张了张嘴又闭上。眼看着夏草离开,他拍掉手中的糕点碎屑,站起身来:“孤不玩了,回去吧。”

兰嬷嬷跟上去:“殿下可是不高兴?”

胤礽不答。

兰嬷嬷又道:“是因为皇上今日没来陪殿下用午膳吗?”

胤礽停下,抬头看着她。

“自殿下生病以来,皇上日日守着,奏折都搬到毓庆宫批阅。殿下病好一些,才又搬出去,恢复上朝理政,却也是天天来陪殿下用膳的,唯独今日……”

胤礽抿唇:“孤已经大好了。汗阿玛日理万机,朝政繁忙,孤明白的。”

兰嬷嬷蹲下身,慈爱地理了理胤礽的斗篷,“奴婢知道殿下懂事。殿下说得对,皇上日理万机,朝政繁忙。若真是因为朝政也就罢了。”

最后一句,声音细小,若不是二人距离实在是近,那话几乎就在耳边,胤礽差点没听到。再配上那几度启唇,欲言又止的模样,就更耐人寻味了。

“哎,殿下,您身体刚好,可是累了?奴婢抱您吧。”

胤礽已然六岁,早就能跑能跳。即便是大病初愈,也不至于这点路都走不了,但他没拒绝,任由兰姑姑抱着走。兰姑姑的手很稳,脚步轻盈。没走多远,旁边假山后头就传来两位宫女的窃窃私语。

“德嫔娘娘的胆子真大。这宫里头,娘娘们截胡的事不少。皇上本打算去这个娘娘宫里的,被那个娘娘叫去。这类事不新鲜。但敢截胡太子的,也就德嫔娘娘了。我可听说,今儿中午,皇上本是要去毓庆宫陪太子吃饭的,半路上被德嫔身边的宫女叫走了。”

另一个惊呼:“啊?德嫔娘娘?”

“都说恃宠而骄。她虽是包衣出身,但这几年圣宠不少。你瞅瞅六阿哥的名字。再想想六阿哥出生时皇上那高兴劲,洗三宴办得别提多气派。”

胤礽撇嘴。

去岁京师地动。势若雷电奔,声如刀兵。平谷地裂丈余,黑水横流,东山崩陷。②通州三河,陈尸遍地。其形之惊心,其状之惨烈,望者尽皆掩面,五内俱颤。康熙不得不下罪己诏以安民心,又大肆减负减税,历经半年,终于稳定局势,使得京师百废复苏。

刚能喘口气,年关前又遇上太和殿大火。本来喜气洋洋准备迎接新年的宫里,瞬间又变得沉闷丧气起来。

上月,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前朝后宫都开始担心会不会发洪灾。就在这时,六阿哥出生,老天也终于放晴。康熙如释重负,一高兴,大笔一挥,取名胤祚,更是下令洗三大办。

可即便是大办,也没有越过规制去。康熙的想法,胤礽多少懂一点。得了儿子,本就高兴,借此办一场,去去持续了小一年的阴霾,给宫里添添喜气,何乐而不为?

但有人不这么想。

胤祚,胤祚。康熙或许只是想给孩子添份福祚。毕竟胤礽自觉此时的君父待他还是一片真心的,当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但祚这个字过于敏感。除代表福祚之外,还可理解为天祚,国祚,甚至能代指帝位。这里头的含义就大了去了。

洗三宴后,宫里就开始传出流言。流言里头夹杂了几点,其一是这个特殊的名字,其二是康熙高兴的态度。其三嘛,就是天气。连着好几天的雨,怎么突然在六阿哥出生那日放晴的。这说明什么?

总结起来就是,六阿哥是天降福星,往后指不定有大出息呢。至于太子,生下来就克死了母亲……

胤礽就是听了这些流言,心里憋闷,又难受又担心康熙是真的喜欢胤祚多过自己。那会儿他是真六岁小孩,不知道怎么应对,赌气偷跑出去吹了一天风,回头就病了。也是因着这场病,苏醒了前世的记忆。如今看来,也算是因祸得福。

胤礽回过神来,假山后头的人还在继续。

“你说巧不巧,六阿哥出生没几天太子就病了。来势汹汹,我听说好几次险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