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章(1 / 2)

“这件好不好看?”

“好看!”

“会不会太扎眼了?”

“不会,很好看!”

……

八月一号早九点,红崖村南头的小林山上,王凤彩对着镜子比来比去。她想穿件红衣服,想了想,还是换了件靛蓝裙子,下面搭了条亚麻裤子。

“这件怎么样?”王凤彩再次问。

“好看!”赵晓云竖起大拇指。盛夏季节,一般短裙搭配裤子会显得累赘,但王凤彩的裙子是枫云染工艺,裙子布料轻盈有质感。

“怎么都好看呀?”王凤彩乐了。

她来回比了一下,还是蓝色裙子显的舒服好看。

五分钟后,王凤彩在门口紧张的等待着。

今天是《乡情》节目组录制的日子,她在红崖村呆了一辈子,现在是红崖匠人馆的合作师傅。红崖匠人馆是红崖村的民俗文旅馆,也是因为这层关系,她被选为《乡情》的匠人主角。

“应该让刘师傅上电视的。”王凤彩有些发憷了。刘师傅是匠人馆里的另一个师傅,之前本来定的他,但刘师傅年龄太大,一看镜头就犯晕,这才选了自己。

“刘师傅年纪大了没法折腾,你平常心就行。”赵晓云用力握住她的双手。

“嗯。”王凤彩尽力舒气。

九点一十,小路方向走上一群人影。

“村长!”赵晓云开心的跑了上去。今天《乡情》节目组来了五个工作人员,领路的是秦宁。

“这是李导演,王摄影。”秦宁给双方介绍。

“李导,王摄影!”赵晓云搀扶王凤彩招呼。

“王奶奶,您坐藤椅上就行。”李贺爽朗握手,接着讲解录制流程:“咱们就按平常生活拍摄,等拍摄结束,您再接受一段采访……”

《乡情》拍摄会采用生活记录+人物采访两个结构,等到节目播出,节目片段会加上节目解说和画外音。

“您还有没有其他疑问?”李贺讲解完问。

“咱们怎么拍?”王凤彩听的晕晕乎乎。

“做自己就行。”

现在十点零五,王凤彩这个时间门都在匠人馆里教技师们染布。

“我回去拿个工作证。”王凤彩转身进屋。

李贺示意工作人员打开摄像机。前年村子建文旅村,村委会把村民房子装修了一遍,现在各家各户白墙青瓦,房子外面没变化,里面十分亮堂。

工作人员给了客厅一个全景,接着把重点放在客厅中间门的遗像。

“这是我外公,前年春天不在了。”赵晓云擦了擦照片。

前年红崖文旅村建成,外公高兴的去山上采蘑菇。当时天黑路滑,外公从山上滚下来了,人也这么没了。

外公刚走的那几天,外婆身形憔悴,能一天一夜不合眼。赵晓云急的没办法,秦宁建议外婆去匠人馆工作。就这样,王凤彩成了匠人馆的技艺师傅,人变得有精神了,这两年已经陆续教了三十名学生。

“找到了。”谈话间门,王凤彩拿着工作证出来。

“走吧。”李贺示意摄像组跟上。

王凤彩挎着小包走在前面,李贺和摄像组跟在后面,现在旅游旺季,有不少游客好奇的往这边拍照。

王凤彩回头看向李贺,李贺比了个手势,示意她跟不用理会镜头。

十分钟后,王凤彩来到红崖匠人馆。

红崖匠人馆占地一万平米,这是两个合并在一起的大型四合院。第一个四合院是枫云染温俗展览厅,游客们可以参观,也可以购买各种文俗商品。第一个是枫云染制作院子,里面有木桌,白布,枫香油等各种染布工具,游客们可以按照特定路径参观匠人制作。

王凤彩从员工通道走进,来到了一号四合院。

“王师傅。”

“王老师。”

……

有不少匠人跟王凤彩打招呼。

“大家好。”王凤彩戴上围裙,熟练的坐到一个大桌前面。

“这是蓝玉村的订单,他们要嫁姑娘,想把婚礼弄得风光。”王凤彩对着镜头介绍。

十年前,大家出嫁时都喜欢陪嫁羊绒被蚕丝被。自红崖文旅村建成后,传统工艺又回到了年轻人视线。这两年红崖村的枫云染订单红火,匠人馆有五十名学徒,大家有一半都是外地返乡的年轻人。

王凤彩虽在讲解,手上的动作毫不停滞。

李贺给了王凤彩一个特写,接着把镜头转向她手中的蓝布上,经传统工艺制作的蓝布精致大方,这些蓝布传承了一个历史一个文化。

《乡情》节目组红崖村里拍了三天,等到第三天,节目组乘坐热气球在大河镇上空取景。

八月的大河镇波澜壮阔,大家在空中看到了巨人树,旅游大道,成片的刺梨园……李贺拍着拍着,竟感到前所未有的豪迈。

八月七号,《乡情》节目组返回市区。秦宁在处理完刺梨订单后,召开全村会议:今年村子效应远胜于之前,大家可以投票选择今年的夏季福利。

一年两次福利已经是村民传统,众人商量之后,选择今年福利:出国游。

“上次《变形人生》让去吉亚旅游,还挺眼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