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格物致知(4 / 6)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5317 字 10个月前

方靖远点头说道:“不仅如此,朱兄有空还可以去看看海州的工坊,那边有水力磨坊和水力纺织机,可以借助水流推动磨盘,磨面磨粉,纺纱纺线,日夜不停,远胜于人力和畜力。”

“原来如此,我曾听说用以水车借水势推动,浇灌田地,却没想到还可以借势推动磨盘和什么纺织机?”朱熹闻言大为赞叹,“想不到海州竟有如此之多的新奇事物,倒要请方使君着人带我好生看看。”

方靖远笑道:“眼下因为很多基础技术还跟不上,所以利用的不够彻底。我们在云台书院开设的工学院,亦分为初中高三舍,初级班学习基础物理和工学技术,可以为匠人谋求生计,养家活口。中级班则可以设计改进机械器物,提高生产力,亦可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如木牛流马,运用于农耕和运输之中,便可节省不少人力,而战车弩车炮车等,则可以抵御外敌,克敌制胜,为国之利器。”

“中级班便可有此等技术,那高级班呢?”

“高级班便如朱兄这般,研究物之真理,从中探求万物本质,唯有了解,才能掌握,趋利避害,使其为我所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方靖远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朱熹,“不知朱兄可否有兴趣一同研究其中真理?正如宇宙洪荒,天地万物,从何而来,又往何去,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若能探索其中奥妙,何其乐哉?”

朱熹望着他,半响不语,再看看窗外的夜空,正好有一枚流星划过天际,仿佛在夜空撕开的一条缝,透过那条缝隙,可以窥见更加深远的天空,那是眼下的人类穷其一生也无法到达的地方,可人力虽不能达,思想却无远弗届。

“你是故意的。”

“方使君,你明知我此行来意,想要劝诫海州学子以科举为重,想要云台学院以圣人大义为先。你故意让人带我来观星,让我看到你所谓的地球仪,还有这些机巧之物,就是想让我认同你的观点,认同云台书院的方向。”

方靖远点点头,既然被拆穿了,他也毫不掩饰地承认,“海州如今万事刚刚起步,正是从一片白纸上,我画出了新的云台,可若是朱兄将他们‘掰正’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我先前所做的一切便前功尽弃。”

“我希望云台书院并不仅仅存在于海州,而是能够推广的大宋的每一个州县,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学习,按照自己的特长来找到自己的方向。”

“也希望朱兄这样的有才有志之士,能够多看一看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能给我们大宋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唯有如此,大宋复兴方才有人、有物、有方向,才能光复故土,重现汉唐盛世之况。”

朱熹似乎也被他描绘的前景和画出的大饼所吸引,不禁感叹道:“久仰方使君能言善辩,今日在下终于领教到了。”

方靖远摇摇头,十分诚恳地说道:“朱兄误会了,我这不是花言巧语地辩解和欺骗,而是切切实实在做的事。朱兄若是不信,这几日可以随我在书院各处转一转,看看我们书院的学子到底都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必届时无需我多言,朱兄便自有结论。”

他说得如此笃定,朱熹也只得点头,说道:“那就有劳方使君费心了。”

“客气客气!只要你愿意留下跟我们一起研究物理,想看什么都没问题。”方靖远笑眯眯地说道:“正好过几日工学院和农学院联合设计的水库模型就要完成,朱兄也可以跟着看看,如何利用水库来解决旱涝灾害的问题。若是这次模型成功,那么等山东稳定后,便可以此为基础,治理黄河水患……”

“果真?”朱熹大为惊讶,“黄河水患是百年难题,若是云台书院的学子们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当真是功在千秋啊!”

“过奖过奖,其实不光是水患问题,综合水库方案不光要解决水患,还要解决旱季用水和立体养殖,以此增产增收,才能保证江北的粮食供应。”方靖远叹道:“先前海州流民缺粮,都是靠江南粮商一力支援,可若是北伐之际,都指望从南方运粮供给,只怕杯水车薪,难以保证及时供应。所以山东河北河南的万顷良田,无论如何也要先拿回来才是啊!”

朱熹这会儿看他的眼神,已不再是先前的考量和怀疑,而是跟见了鬼差不多。

“方使君深谋远虑,实在令下官佩服,下官亦愿在使君治下,尽我所能,为北伐出一份力。”

方靖远顿时大喜,忍不住伸手握住了他的手,殷切地说道:“若能得朱兄相助,实乃海州之幸。亦朱兄之大才,留在国子监管教那些学子,着实是大材小用,待我修书一封,向官家请旨,待今年京东路解试过后,朱兄卸了解试监察之职,便留在海州吧!”

朱熹尚有些不习惯他如此热情,略略有些矜持(羞涩)地说道:“固所愿而,不敢请耳!只是……不知使君可否让我暂住在书院之中,随时可出入藏书楼,此间之书,尚有诸多未曾见闻者,着实令人难以释手啊!”

“没问题!”方靖远拍拍胸脯说道:“你尽管留下,想看多少看多少。这藏书楼中也有宿舍,吃饭可以在学院食堂,但朱兄除了读书之外,每日尚需留出一两个时辰,给书院的学子上课,不知可否?”

包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