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云台春游(3 / 4)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3292 字 10个月前

认识吗?”

霍千钧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实招来,“是婺州陈汝能,先前在太学时,你认得的。”

“陈汝能?”方靖远怔了怔,从记忆中翻出了这个对天才少年的印象,不由精神一振,“他来了海州?”

霍千钧点点头,说道:“他今年也要应试,不过他的祖籍是在婺州,到时候还要回去的。最近听说了海州的事,他和几个同学就搭着商船来海州游学,正好赶上云台春游,可他们没有请柬,只好拜托我了。”

“好吧,知道你交游广阔,人人来海州都先找你不找我,”方靖远随手拿了几份请柬给他,又接着问道:“他们来了在哪里落脚呢?最近海州的客栈几乎都满了吧?有住的地方吗?”

“有啊!”霍千钧得了请柬,笑嘻嘻地说道:“他们跟我一起住船上呢!陈同甫(陈汝能的字)得知我们的新船是经你之手改造过的车船,还站桩了火炮和弩机,就想着上船见识一下,我就干脆让他们住船上了,明天正好带他们去桃花岛见识一下猴王,也让这些个太学生们开开眼!”

方靖远见他一副暴发户要炫富的架势,也有些无奈,“陈汝能也就罢了,其他的学生,最好打听清楚底细,桃花岛里面的工坊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的。”

“我明白!”霍千钧点点头,连声应了,几乎连蹦带跳地离开,就差翻几个跟头表示下自己的心情,简直跟桃花岛那只大猿猴差不多了。

见他如此高兴,方靖远也不好扫了他的兴致,只是依然派人通知了岳璃和隋畅,让他们安排人手跟着霍千钧上船,盯着那些临安来的太学生们,以免出什么岔子。

他原本担心的是那些京东路的书院,会混进一些金国的探子来,虽说是以文会友,可北方沦入金国之手久已,如今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一出生就在金国统治之下,除了像辛弃疾之类父祖原本都是大宋官员,心怀故国之下,教导他不忘根本,依旧心向大宋,很多人已经认同了金人的统治,若非金国有意控制科举取仕中汉人的比例,只怕现在金国的官员之中,汉人得占据一半以上。

对于出生在金国的汉人,方靖远并不排斥,只要他们不是来替金人做奸细的,他一概欢迎,本身云台书院就是开放教学,海州的百姓都可前去学习读书,类似后世的开放式综合大学和技校,若要是从生源就按出生地划分对立,只会造成金国辖区内的汉人更加失去向心力,如此开放包容,一视同仁,欢迎他们归正大宋,为国效力,才能让他们成为北伐的力量而不是阻力。

既要防备,也要争取,若不是有辛弃疾帮忙,方靖远真是一点儿也不想办这件自讨苦吃的事。

自家人关起门来吃吃喝喝游山玩水的不香吗?可他也明白,辛弃疾在山东要拉拢文人和士族,争取地方豪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得借助他这次春游活动和今年的秋闱,一旦让那些世家豪强的子弟都来齐鲁书院和云台书院求学,参加海州的解试,就等于将他们绑上了大宋的战车,以后若是再想投靠金兵,且不说他们管不管自家子弟的死活,那些金人也未必肯再相信他们。

虽说这次春游筹办的时间不多,可京东路的十几家书院都派了人来,加上云台学院自己的学生和一些通过各种关系拿到请柬的人,到三月十八春游云台开始之际,人数竟有数千之众,别说海州的客栈,就连附近几个村和海清寺的禅院都有不少人借住,声势之浩大,足以同三年一次的秋闱前夕相比。

甚至还真有些人打算来了就留在海州,等到秋闱考试过后再离开,以免一来一回在路上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持有请柬的学子,在春游之前就可以跟海州的百姓一样,自由进出云台书院选课旁听,只要不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影响到其他学生,书院基本上不会对他们加以约束,甚至连书院的藏书楼都开放给他们,虽不能像正式学生一样借书,但现场和抄录都在允许范围之内,结果就造成了藏书楼这几日人满为患,不光是外地学生涌入,就连本地学生的危机感也大大提升,生怕自己读书少了没有别人用功,最后在解试□□亏一篑,那才是给海州丢脸。

“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辛弃疾率先写了一首《沁园春·弄溪赋》,“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袅袅东风,悠悠倒景,摇动云山水又波……”

旁边的一人见状,当即和了一首词:“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

“好词!正合吾意!”辛弃疾闻之大喜,转头一看,立刻认出来人,当即大笑道:“原来是陈同甫!我还以为是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同甫此来云台,是不是打算留在海州啊?”

“原来你们认得啊!”霍千钧连上前说道:“同甫是和几位好友一同来海州游学,恰逢盛会,我便带他们来了。原来辛使君与他还是旧识啊!”

“见过两位使君!”陈汝能上前向辛弃疾和方靖远行过礼之后,方才说道:“学生在临安就听闻云台书院与众不同,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方靖远得知霍千钧要的帖子是给陈汝能的时候,就想起了辛弃疾。

当时辛弃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