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百零九章 挥手自去(1 / 2)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1695 字 10个月前

原本在方靖远看来, 既然拿下了徐州,接管徐州也是顺理成章,然而被辛弃疾和老太医提醒之后, 他才意识到, 自己险些犯下大错。

莫说他只是海州制置使, 就算真的让他领兵作战, 打下来的地盘,也得交归朝廷安排,先前他拿下沭阳后, 临安就有不少人蠢蠢欲动, 打算派人来“辅佐”他,先前认定海州是金国内部的飞地, 早晚会被金人夺回, 谁都不愿跟着他来送死, 现在情势一变, 死地变福地不说,还是个遍地黄金的聚宝盆, 来转一圈回去的人都发了财,恨不得再抓紧时间跑几趟船,多赚个金山银山回去。

看到海州如此赚钱,那些先前将这里当成虎穴狼窝的人就开始后悔了, 早知如此, 哪怕派几个族中子弟跟着去历练也行啊,没见霍家那个纨绔九郎, 才不过去了半年,就立下多少功勋,就连范成大学士出使归来, 都对他赞不绝口,让他留在海州,官家奖赏不说,一下子连升三级,让那些在临安苦熬满三年得优评才能升半级一级的人眼都红了。

升官、发财,每一样都是他们汲汲营营追求着的,却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放弃了、错过了。

若是大家都得不到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有霍千钧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竖在那儿,好像一巴掌打在他们的脸上。当初他们不看好方元泽,认为他是自寻死路,被太上皇厌弃,被官家放弃的人,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只有霍家和岳家那样的粗人才会跟着他走,多少世家勋贵当初对他们有多少的不屑一顾,现在就有多少的羡慕嫉妒。

瘦田无人耕,耕开人人抢。

自古如此,从无例外。

原本想着就近将医学院建在徐州的方靖远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将医学院设立在海州,毕竟海州在他的管理下,如今已是蒸蒸日上,民心安稳,因为长期与外界通商,消息灵通之余,相对风气开放,很多行业都有女子经营,故而并不似其他地区那般墨守成规,他想让男女同校学医,在徐州怕是连招生都困难,在海州却绝对没有问题。

只是可惜了这边的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山林药草资源,中原地区都比海州要好的多,但这里始终不能由他来经营……方靖远灵机一动,忽地想到了一个人。

赵昚在收到他的密信后,也是同样的头疼并快乐着。这几日得到战报,说海州军两面出击,辛弃疾拿下了沂州城,岳璃和霍千钧夺回了徐州,他差点就没控制住情绪从椅子上跳起来。

看着那些老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表忠心之余,都开始积极上书,要求前去接收徐州,助一臂之力。

还有人说方靖远年轻冲动,经营海州已是冒进,如今虽夺回徐州和沂州,但徐州这等军机重地,定要派个老成持重之人前去镇守,方才能为北伐奠定基础。

他们虽然终于认可了赵昚的北伐计划,却开始拼命地争夺各自的权利,开始计划如何分割已到手的战利品,甚至连先前都已经打算“还”给金国的泗州和秦州等地,也有人开始要求前去镇守,还大义凛然地说什么愿为国捐躯,以身抗敌……

若是在海州大捷之前,赵昚或许还会信他们几分,可先前在方靖远去海州的时候,在范成大要出使金国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退避三合,嘲讽庆幸的模样,历历在目,他早已不信这些老臣,却又不得不用,只等着那些刚录取的进士们早些成长起来,让他能有更多的可用之才。

不过,看到方靖远的密信后,他忽然意识到,还有一些可用之人。

很快,诏书颁下,赵士程调任徐州刺史,兼管泗州,辛弃疾为沂州制置使,方靖远、魏胜、岳璃、霍千钧等人品级各有擢升,暂不调任。

张浚开始调动西南川省北上,而中原有赵士程负责,东有海州方靖远和辛弃疾呼应,这条战线终于可以连成一气,只待兵精粮足之日,便可启动北伐之战,一圆他们几十年来光复故土的梦想。

有人心怀梦想,有人心怀龌龊,这世界永远有光就有影,有白就有黑。

方靖远身为海州制置使,也不便在徐州久留,干脆就留下霍千钧在这里镇守,等着接应赵士程,然后便打包了老太医师徒六个全家上百口人,一起回了海州。

他还真没想到,这几十年老太医的徐州一带,出了隐姓埋名开了个小医馆之外,还收了不少弟子,散居各地,原本因为完颜廷兵败之事,徐州人心惶惶,他们早有打算离开,可没想到徐州被围,想走都走不了,最后反倒便宜了方靖远。

因为老太医的一手医术,哪怕低调,在城里也没人欺辱,只是眼看周围的亲友被金兵欺凌,他也十分揪心,平时动辄生个病关个门的,医馆也是勉强维持生计,可没想到,宋军进城的第一天,霍千钧就撞坏了鼻子跑来求医,那张脸,让他一眼就认出来是霍家的后辈,才会对他那般不客气。

当初还在汴京的时候,他跟霍家老太爷还曾有过几分交情,见过霍老爹,霍千钧跟他爹几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标志性的霍家人长相,想认错都很难。

有这份渊源在,老太医才肯答应方靖远的要求,连通家人和弟子们一起搬去海州。

至于其他人,一见宋军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