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海州云道(2 / 3)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2436 字 10个月前

若是你能从中选些有厨艺天赋的弟子,既可以减轻你的负担,也可以帮助更多人,至于饿死师父的事,你大可放心,只要有我在一日,你便如我的长辈一般,定会奉养你终老。”

十三姨听得神情激动,双目含泪,嘴中发出“咯咯”的声音,哪怕不能成言,亦是连连点头,总算应下了此事,开始经营州府大食堂。

海州整个城池都在重建当中,自然不如临安那般繁华,可随着金兵退去,魏胜领了大宋的任命,带着大宋官员入城接收城中事务,正式宣布海州已回归大宋治下时,城中百姓无不奔走相告,喜不自胜。

从汴京沦陷,北宋灭亡三十多年以来,原本一直处于大宋文治之下的淮南淮北山东河北等地,被这种强势的草原统治方式摧毁了原来的文化根基,统治者的野蛮粗暴和横征暴敛,加上战乱后的天灾**,让这片昔日华夏文明起源之地,从沃土千里变成了荒芜野地,十室九空,亡者曝于荒野,生者朝不保夕。

谁都不知道明日会如何,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捱,所以才会在有人带头举义时,便如星火燎原,一呼百应,可接下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

哪怕青州军当年在短短两年间就占据大片山东之地,聚众数十万人,可在金兵的围攻和叛徒的破坏下,耿京一死便土崩瓦解。

所以当魏胜选择归附大宋,方靖远和辛弃疾张榜安民,昭告征集流民以工代赈,修筑外城,女子可入织坊和各种工坊做工赚钱,孩童可免费入学,不能自理的老幼则送入安民院照顾,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海州内外的百姓都安定下来。

他们不在惧怕来日,不在担心会被大宋放弃,只要付出努力,辛勤工作,就可以获得衣食温饱,还可以申请在城外垦荒定居,真正成为海州的一份子。

尤其是那些城外的苦力,原本最怕修筑城墙时的重体力劳动会让他们拿命去填,毕竟昔日秦始皇修筑长城,历代修筑城墙,都是靠人力肩抬斧凿,一点点用血肉铸就的雄关。城墙之下,有多少累累白骨,根本无人知晓。

可不做,一样是死。

流民们抱着侥幸求生的心情来到工地时,却看到一架架古怪的“云车”分别占据了几处地方,有工头安排人用板车运送石材,再用那些吊车和云车转运到城墙上,他们只需要及时填补灰浆,堆砌拼缝,确保砌墙的准确度就行,而不需要他们再用自己干瘦的身躯去背负巨石,一个不慎就会被压在下面,轻则伤,重则亡。

方靖远特地写了一整张大字的安全提示,命人张榜公告之外,还特地让衙差在旁边反复高声念给所有的工人听,就是担心他们不识字,不听从安排,造成意外伤亡。

西山那边有他特制的火药开山,已无需人工开凿,他们只需要将炸开的山石装筐,通过吊索运送到上下,分拣整理后,再用板车推送到工地上。

当初在临安研制的水磨坊图纸他也带来了海州,还没用来磨面,就先用来做粉碎机。这边的山上石灰石和页岩的产量不低,平时开采了青石用于建筑后,这些都成了废品,如今统统被他利用起来,直接在山下开凿建造了两处石灰窑和一处石料加工厂。

无论是海州人还是苏北山东逃难来此的流民,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先是雷鸣般的山摇地动后,昔日需要他们辛苦开凿数十日甚至几个月的山石就已被炸裂崩塌,还有各种工具可以帮他们挖、撬、装运,比原来不知轻松了多少倍。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一上一下的两条“山路”。其中一条是悬索吊筐,专门运货之用,被称为天路。而另一条,则是由巨石碾压而成,被称为云道。

那是因为在开山取石之时,有一块巨石极为坚硬,若是整个炸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过大,方靖远去看了一圈后,就让几个老工匠带着徒弟上山,将这块巨石原地修了个个边,凿去棱角后,成了个巨大无比的石碾,然后从底部断开后,真正实现了方靖远在完颜雍那表演的杠杆原理。

他给了工匠们一个支点,他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开山凿石,还将这个巨大的石碾撬动后,一路滚下山,沿着他们提前划好的路线,轰轰雷雷地碾压过去,形成了一条极为干净漂亮山路,起点在山巅,终点在山下的河边,如白云倾泻,玉带飘摇,所谓巧夺天工,莫不如是。

这一功,在方靖远张榜时,除了记给开山的工匠外,还在山脚下云道的终点处,特地立碑为记,请辛弃疾写了一片小传,记载这条云道的来历。

方靖远并未居功自傲,而是在小传中写明,将山顶巨石凿成石碾撬走,压路成道的法子,是他看到州府大食堂一个叫小云的帮厨女工在磨豆腐时得来的灵感。

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种重体力活原本很少有女子来做,可州府食堂里的豆腐做菜极为受人欢迎,十三姨点豆腐的卤水也是独家特制,自是不会去外间采买,都是自己亲手磨浆点制而成。

她的徒弟们,要过的第一关就是磨豆腐,能吃得这个苦的,才能去做刀工、配菜等等。

一般人接到工作都是照样画瓢,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敢偷奸耍滑,可小云因为身体瘦弱力气不足,推磨对她而言十分困难,若是完不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