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 142 章(1 / 2)

同样的问题康熙也想问胤礽。

看着面前唠唠叨叨的胤礽,康熙是废了好大的劲儿,不断的在心底里告诉“自己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这才没有没有嫌他烦嫌到直接翻脸走人。

真的,这也忒烦人了吧?

再说了,他是长辈还是小弘景是长辈?他带他的大孙子出门,他儿子为什么逮着他大孙子叮嘱他出门在外要好好照顾他这个皇玛法?

“你皇玛法向来勤于政事,你得看着他,不许他太操劳了。”

“到了该用膳该歇息的时候就得提醒他进食和休息。”

“对了,记得别让你皇玛法用眼过度。”

“南方气候与咱们北方不同,比较潮湿炎热,你皇玛法一苦夏就不爱用膳,你别由着他,让御厨给他做些比较爽口的小菜。”

……

看着一个在认真讲,一个在认真听的胤礽和小弘景,康熙:“……”

他以前怎么不知道他宝贝儿子还有这么啰嗦的时候?

他堂堂大清皇帝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你再唠叨下去,天黑了我们也别想出城了。”康熙忍了忍,最后实在是没忍住,打断了胤礽的絮絮叨叨。

他怎么感觉他儿子自从当上阿玛之后,越来越有爹味了?

虽然说有爹味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他冲他这个皇阿玛散发爹味是几个意思?

想当他爹吗?

胤礽:“……”

也不是第一次了。

得亏康熙不知道胤礽的想法,要不然得知自己不知不觉中当了几回自己儿子的儿子,他怕是拼着天黑都出不了城也要先揍胤礽一顿。

……

胤礽突然变得这么啰嗦,很难说这其中有没有因为舍不得的缘故。

毕竟康熙虽然经常外出,但是小弘景却是第一次。

去年胤礽和幼双他们一块去蒙古,离开京师的那几个月确实是和小弘景分开了,但是那时候是他们在外面,而小弘景还在宫里的。

现在情况反过来,胤礽对他的担心和不舍只会有增无减。

毕竟在外面可没有在紫禁城里那么安全,虽然胤礽自个儿也知道有康熙在,他这个做皇玛法的肯定不会委屈了小弘景,但是谁让他是当爹的呢?

难免还是会担心的。

别说胤礽了,就连幼双也有些放心不下,但是好在她能自我调节,再加上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幼双有得忙活起来了。

和之前那次一样,即便康熙不在紫禁城,但是端午节并不能因为康熙不在就不办了,毕竟宫里还有太后这个长辈在呢。

再加上这次康熙是出门南巡,并不是像上次那样是去打仗,所以今年的端午节就不必像上次那样,尽量往简朴地办。

划龙舟、唱戏、杂技表演,太后喜欢的节目幼双都让人给安排上了,看得老太太可高兴了,还特意给康熙写信夸幼双。

虽然老太太满语不太会说,汉语也不太会说,但是蒙古语不仅说得嘎嘎好,也写得嘎嘎好。

已经离开京城的康熙收到太后派人送来的家书后,一拆开看到是太后的字迹就笑了,往日里太后也有派人给他送过家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由奴才代笔,用满文写的,方便康熙嘛。

但是事实上康熙虽然是满人,但是除了满文之外,汉文和蒙古文也十分精通,精通到什么程度呢?

不管是听还是看都毫无障碍。

等看完了这封家书之后,康熙就知道太后这次为什么会自己亲手写而不是让奴才代笔了。

作为一个孝子,或许康熙一开始对太后的孝顺确实是带了几分做戏的成分,但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即便康熙和太后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是那点母子情也算是培养下来了。

对于康熙来说,他自知自己父母缘薄,和他感情最深厚,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孝庄文皇后无疑了,自从孝庄文皇后去世之后,他身边和他亲近的长辈并不多。

康熙和佟家的关系很好,也尤为看重他的舅舅佟国维,但是康熙自己也清楚,在他舅舅的心目中,佟家是比他这个皇帝外甥更重要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康熙才更加珍惜和太后的母子情,因为太后事事以他为先,即便她来自蒙古,但是却从未仗着和他感情好就替蒙古谋取任何的好处。

如此一来,康熙自然更加孝顺太后了,所以见他不在紫禁城,幼双他们这些做晚辈的能够替他好好地孝顺太后,让她老人家开心,康熙自然满意了。

这一满意,康熙就写信回去夸了幼双这个孙媳妇至纯至孝,为了避免自己的宝贝儿子吃醋,还特意另外又给胤礽写了一封信好好地夸了夸他。

这夸得可比夸幼双要细腻肉麻很多了,大致的意思就是好儿子你别吃醋,皇阿玛知道要论孝心的话,你不比太子妃要差的。

皇阿玛现在吃着御厨特意做的爽口小菜,不由地就想起了当日分别时你贴心的叮咛,心里熨帖得很,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多少善事,这辈子才能有你这个孝顺的好儿子。

近日天气炎热,你吃得好吗?睡得香吗?有遇到什么烦恼的事情吗?要是有人仗着皇阿玛不在欺负你了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