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3 章(1 / 2)

女文豪 三春景 1706 字 10个月前

《二头刻》这个故事起源于一场鸡飞狗跳的离家出走——小镇杂货铺子家的小儿子秦颂是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儿子。秦家有两个儿子, 长子早早地就确定要继承家中的杂货铺子,虽然很值得信赖, 但家中并没有在这个老实本分, 甚至有些木讷的儿子身上倾注太大的期待。

反而是秦颂,从小读书就很有些灵性的样子,很得蒙师称赞。也是因为这些称赞,父母生出了某些希望...会不会小儿子能够读书科举出人头地呢?在这个时代, 人们要改变命运, 改变社会地位的方式也就是那些,在父母眼中读书是一条好出路!

甚至不需要太高的功名, 做官什么的不说了,但哪怕是最低等的秀才, 有了这个功名也能在小镇上顺顺当当地开一个私塾。这样的日子固然不富裕, 但一个乡镇小杂货铺的小儿子来说,这也算是很好的出路了。

父母的打算很好,也是一番爱护之情, 但从当事人秦颂的角度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接受的事情了。

事实上, 少年时代启蒙时的那点灵气在读书科举这条路上帮不了他太多。和其他立志于读书科举的同窗相比, 他并不是最笨的那个,但也绝不算是有天赋。而与此同时, 他深刻地知道自己没办法专心致志地去研究四书五经,做死扣字眼的八股文。

他亲眼见过那些真正刻苦的读书人是怎么投入到科举这场战争中的,有的人可以三年不从自家的楼上下来, 吃喝都从吊篮拉上去,拉撒也能通过同样的渠道弄下楼——每次回忆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不寒而栗。

秦颂本来就不想要死磕科举,再加上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心情,硬逼着他做这个,他更加厌恶了。而在他的内心而言,从读到第一份连载的报纸开始,他的全部注意力已经被占据了!从一开始的将当成是消遣,到后来他也有了自己写的想法。

秦颂生活在一个江南小镇上,这里固然不如城里方便,但还是比真正的乡下要好一些的。对于那些有自己送报体系的大报馆,他们的报纸是能够延伸到这里的...所以秦颂并不缺报纸看。

追连载的日子就是秦颂最快活的时光...但是这件事得瞒着来,因为对于父母来说,这完全就是玩物丧志。

一开始的时候尝试自己写,成果当然是很不成熟的。写这种念头,喜欢读的人或多或少都产生过,只不过将这个念头付诸实现这一道关卡就要筛掉大部分人。而这些尝试去写的,没有在一开始被这件事的困难打倒,不管好坏,总之是完成了作品的,这更是少数。

所以才说,其实写也是有门槛的!哪怕是那些写的非常差,在读者眼里觉得简直莫名其妙的作者,他们其实也是战胜了很多人才走到这一步的。而一开始的筛选,与其说是从天赋、能力这方面淘汰了很多人,还不如说是从性格上淘汰了很多人。

那些没有将写作念头付诸实现的人,那些初次尝试写作,觉得有些困难,然后就中途终止的。他们其中有些人其实天赋很不错,而之所以没有了之后的可能性,只不过是他们心里没有对这个行业强烈的渴望,以及一颗坚持的心。

在连翘的笔下,秦颂这个角色一开始的时候和普通憧憬行业的人差不多,初次作品不会好到哪里去。但他是一个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很能坚持,而且精力充沛无限的人,所以他战胜了很多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夫子在课堂上讲课,但那些内容对于秦颂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之乎者也什么的是很神圣,但他又不喜欢!他喜欢的是,关注的也是,趁着这个时间,他就在心里构思。

他有一个自己做的小本本,想到什么有意思的情节就记下来,觉得某个人物设定不错也记下来...各种各样的素材,在他十七岁那年已经积攒了十多本了!

而此时的他,也开始尝试着向城里的报馆投递自己的,大部分都没有回音,可能根本没有被人看到。但偶尔也会有编辑对他有兴趣,发来回信,顺便指导了他一下——然后也就是这样了而已。

对于一个成名作者来说,他随便可以住在哪里,报馆会想办法拿到他的稿子。可对于一个新人作者来说,没有报馆会做这种麻烦事。更进一步说,他现在根本没有在报纸上登载的机会,他得先得到编辑的认可。

而得到编辑的认可,第一就是有天赋,是吃这碗饭的人,这一点中的‘天赋’水平放的并不高,秦颂能够得到一些编辑的回应,说明他是过关的。而之后第二点,就是能够达到符合市场这个要求。

光有天赋可不行,最终还是要有作品出来才可以。而这个作品要求,并不是惊世骇俗、开创性什么的,而是最简单,但对新人来说却始终很难的‘达到要求’。给读者看的和自己自娱自乐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不能想写什么是什么,得最大限度考虑到读者的想法。

这听起来可真让人沮丧,自己为之奋斗的东西不止有表面上看上去的光鲜亮丽,也有这样看不见的苦涩——说到底,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没什么两样,也有自己做事的规矩。

而就是这个获得编辑信任的过程中,大量的新人作者都得常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