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渐渐来到。大江南北, 凡是有条件的人家都要寻办法消暑。得益于前朝以来民间藏冰业的发达,私人冰窖大大小小遍布,民间得以使用便宜的冰块,这一点看市面上平民冷饮就知道了!若不是冰块便宜, 哪里会有小老百姓也能随意消费的冰点。
不过, 冰块相对而言还是贵的,除了真正的有钱人家, 普通人家不会天天家里放着冰块消暑。特别是南边,冬日里结不出北边那样厚实的冰块, 只能在冬天的时候将一块块冰之间撒上淡盐水,使之结在一起, 成为能够窖藏到夏天的厚实冰块。
因为人工,也因为淡盐水,所以南边冰块更贵了!
不过相对使用冰块, 对于有钱人家来说还有一项更加奢侈的过夏方法,那就是避暑!好多人家修了乡间别墅,这是为了什么,其中一个就是避暑!相比起人挤人的城里,乡间人少树多, 显然是要凉快不少的。
若是专门为避暑修建的乡间别墅,那就更好了,往往是在山上,山上比山下凉快许多,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
另外还有近些年兴起的海边避暑, 借着海水和海风,也能消夏。不过这个要求比较高,只有临海居住的城市才有这个条件,实际上所有临海居住的城市也不见得个个都有这个条件。毕竟,大多数的海边其实是类似沼泽的淤泥,,只有极少数才有适合活动的沙滩......
相较而言,山中别院避暑历史悠久,常见的多,也更容易实现。
而此时的苏州,丁一新和王思齐等几个朋友,就受邀去了一所山中别院!这别院的主人是一位大海商,也是丁一新的读者,今年夏季尤热,才是夏初已经很让人受不了了。丁一新在自己的杂文中抱怨过这件事,说是想要去乡下避暑。
这位忠实读者二话不说就写信过来,邀请丁一新以及丁一新的朋友们去他的山中别院...反正他也不止一所这种山中别院,空出一座借给丁一新他们也很容易。
山中避暑当然舒适,但若是一个人去救没什么意思了,毕竟山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若是再没个熟人朋友作陪,恐怕要无聊死了。所以丁一新邀请了四五个好友,这些也都是同行。
因为别院够大,朋友们也能够带女眷过去,所以一一应承下来,选定了一个日子,浩浩荡荡的几大家子一起去了山里。
切开用山泉水拔凉了一个下午的西瓜,丁一新和王思齐两人在一座山子卷棚地下,坐在躺椅上,弓腰低头吃瓜。王思齐赞叹道:“这瓜比在井水中镇凉的要冰爽多了!果然是山里,好生舒服!”
他说话的时候一阵山风轻轻吹过,别院周围茂密的树林都轻轻摇摆,发出飒飒的声音。只听着这个声音就让人觉得舒服了——城里足以穿过城墙的嘈杂,听一听也觉得燥热啊!
吃过瓜,丁一新接过旁边下人递上来的擦手巾,笑着道:“山中别的什么都好,只有一样,信息不通畅!”
说着站起来看了看外头:“怎么今日送报的还没有来?”
主管送报的送报工当然不会将报纸送到山中别墅,甚至他们都不会送到乡下。主要是乡下读报的人太少,送到乡下的话这笔生意实在是划不来!
丁一新这里所说的送报,其实是他家一个管事儿!每过三日就会把寄到家中的信件,以及这三天的报纸,一起送到山中别院来。也不止是他家,像是王思齐这些人家里,也是一起托付这个管事,送上来!
而且后来除了报纸、信件这些东西,管事这里还兼顾了运送物资补给的差事。山里到底下山不方便,所以很多所需东西只能采买。只不过山脚下的农户集市能有多少合心意的东西采买?尤其是苏州城里过惯了日子的女眷,实在是看不上那些!这样一来,要用东西,很大程度上就得从苏州运送了。
所有物资中,最为重要的大概就是冰块了。虽然山中别院相比较城里要凉快的多,可是这是夏天啊!谁能拒绝冷饮呢?
山中别院本身是没有藏冰的,所以也就只能指望外头运了。
不知道是不是说曹操曹操到,丁一新话音刚落,外头就快步走来一个下人,不是主管送东西的管事又是谁!
物资什么的当然是交接到这边相对应的人手上,但是信件报纸这些,确实按人交付的。其他人这个时候都在前院作耍,这个管事那边交付完毕,立刻带着东西来了丁一新和王思齐这边。
等管事人走了,丁一新和王思齐坐在躺椅上不紧不慢地拆开包裹。报纸什么的并不着急去看,之后还有三天时间去看完呢!而是选择各自拆开信件。
三天积累下来的信封并不多,也就是四五封的样子。这当然是因为大多数的信件是寄到报馆的,能直接寄到家中的信件,就算是粉丝,也不可能是一般的粉丝......
这些信件都是有来历的,两人这时候并不说话,只默默看信。而且有的信件还需要回信,这也是一桩事件了。不过山中无事,有个可以打发时间的事情也是不错的,所以也就不觉得繁琐了。
读完最后一封信,王思齐撑了个懒腰,靠回到了躺椅上,啧啧道:“最近外头好热闹...大夏天的,也不嫌热!”
丁一新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