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这个, 你们今日就厚着脸皮过来了?”梁百岁啧啧啧了半天, 对着这几个同行摇摇头。倒也不是批评, 就是觉得他们太心急了。
“就不能等上几日?过几日白兄家中有好玩的, 连小姐必定是去的。到时候有多少想问的不能问?但是今日又不一样了,今日的场子连小姐本就不喜欢, 原是因为人情才过来的。估计就是点个卯就走...到时候还特意将人拦下来不成?”
这几个人就是前两天去四季阁看了《欢喜冤家》的那几个,他们当然不是和连翘关系最近的一些京圈作者。如果是, 那么在《欢喜冤家》初发布的时候估计就已经看过了,根本不可能第一批看。
再者说了, 关系最近的朋友尽可以去连翘家中和她讨论《欢喜冤家》的事情,根本不必还要特意找场合遇上——今天是一个老前辈的场子,他们本来可来可不来的, 就是听说老前辈请到了连翘, 这才确定要过来的。
关于《欢喜冤家》中蕴含的新套路, 他们是有些不解的,想要向连翘请教。
梁百岁却觉得他们太心急了, 今天真的是一个很无聊的场合!年轻人来的不多, 多是一些有资历的老前辈...至于说成就、地位这些就说不准了。主要是老前辈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一切都按照自己年轻时候流行的搞...
都是一些非常风雅的活动——毕竟老前辈年轻的时候作者圈子还是很主动地想要向主流文人圈子靠拢的。也就是后来,大家逐渐意识到了,主流文人圈子是不可能接纳他们的, 这才开始顺着自己的心意来。
这些风雅的活动如果做的非常有趣也就算了,偏偏为了标榜自身向主流靠拢的决心。当时的作者流行做的比一般的主流文人还要规规矩矩、一板一眼,至于说一些顺应潮流的变化, 那是没有的!
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无聊到了极点!
连翘也听京城这边朋友提起过,所以估计就是过来应个景,很快就会离开。
实际上和连翘一样,因为人情关系不得不来的梁百岁也打算等到待会儿正式开场之后,就随便找个理由离开了。
大家显然都不想和这次过来的老前辈们说话,所以以梁百岁为核心,就在角落里站着,自己小圈子说话!
倒不是大家不愿意尊敬前辈,只是按照大家的经验,会来参加这种场子的老前辈,除非也是因为人情,不然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自矜资历,然而实际上又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这样的前辈实在是不好相处,逮着他们这些后生晚辈就有说不完的话,其中多数是教你做人做事的——话说都这么大人了,应该怎么做还需要外人来教吗?他们这些人都是天之骄子,哪个愿意受这个呀!
其中一个扫了一眼目之所及的园子,啧了一声道:“说起来其实也不是没有年轻人愿意过来,乍一看挺多的,只是不知道他们图什么...我们这都是没办法了。”
人情嘛,不得不来。只是大部分的年轻作者名气不大,人家也不会特意邀请。就这样还要主动前来,这就是他们不能懂的了。
梁百岁常和年轻的、还没有出头的作者交往,所以更能体会他们的心,解释道:“这也是个机会呢!作者来的并不多,然而编辑来了多少你数数看!就连报馆的主编都看到不少了...还有书社的人!他们都是还没有出头,肯定是要把握每一次往上爬的机会的。说不定这次遇到了贵人抓住了机遇,就一切不一样了呢!”
梁百岁说着还问他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没有出头的时候,难道不是这样。”
嗯...还真不是。实际上包括说这个的梁百岁,他自己也不是。
他们都属于年纪轻轻就已经声名远扬的作者,这种作者往往是天赋型,或者天赋和机遇都很好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作者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出名早,而且因为没有什么挫折,所以心气比较高。
于是这就有了一个问题了,他们其实没有经历过小作者们那段冗长的奋斗期,没有经历过为了任何一个向上爬的机会而殚精竭虑的时光。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理解现在这种场景,说实在的,他们能够明白,但绝对做不到感同身受。
梁百岁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很快闭口不谈。而就在此时,有个眼熟的同龄人带着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朝他们这个小圈子走来,见到梁百岁相当客气地作了个揖:“梁先生!”
说实话,在这种场合中有那种似乎不认识,但又应该见过的人来打招呼,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混的时间足够长,真正没有见过的人并不多。只不过眼熟是一回事儿,认识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每个人精力有限,交往的人也有限,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和别人交朋友的。就算梁百岁蛮喜欢和新人作者交往,但也是有选择性的,他看中的都是他觉得有些欣赏的!
也不能单纯地说这是一种势利眼,只能说跨越阶层的友谊很难维持,就普普通通的交往而言,大家连共同话题都很少有啊!再者说了,和高自己太多人交往,一般的人恐怕自己也会觉得心累吧。
梁百岁并不认识对方,对方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