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回到嘉定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来过信, 所以也没有人来接。到了码头上租了一辆马车, 这才与春儿两个往家里赶去。
马车将人送到了连家那一道黑油门前,下车付账的时候正好有街坊人家的一个婶子打她家门前经过。见了连翘便问道:“这不是连翘么,你在苏州...对了, 你是为了你家里的事情来的?”
说着捂着嘴笑了起来:“这可是好事儿, 快快家去罢!”
连翘挑了挑眉,心里有了底, 恐怕事情是铁板钉钉了。
虽然这件事是连翘家的家事没错, 但是周围的街坊邻居知道什么简直太正常了。在这个时代, 当然没有后世的城市居民那样隔阂,相邻的住户之间往往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特别是家中有个中年主妇的时候, 那更是无所不知!
敲门进去, 开门的是冬儿。见到连翘和春儿回来,她甚至来不及对两人说什么,先回头大声道:“夫人, 小姐从苏州回来了!”
连翘进了门,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非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大概只是原本住在东厢房的那对母子也搬走了...如今连家再也不用在意那一点儿租房子的钱了, 为了生活方便去岁租约到期之后就没有再与之续约。
现在东厢房的屋子空了一间, 还有一间住着一个年月四十岁的妇女,这是家里去岁新来的人。不然连家这么个大院子, 好些间屋子,只有冬儿一个人哪里照顾的过来!吴美娘是能做一些事情,但那又不是她的常态。
吴美娘原本是在廊下做针线的, 听到说连翘回来了,针线篮子都丢到一边去了。
“我估计这两日就能收到信件了,想着你收到信件立刻会回来,不过还是比预计的要早!”这样说着,吴美娘脸上带出欢喜来,安排道:“张嫂子,你去街上买些菜来,今日要整治几道大菜!”
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孩子从外地回家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一顿好吃的。
等到一通忙乱都毕了,春儿和冬儿也去安置连翘带回来的行李,去到她屋子里去了,外面只剩下了连翘和吴美娘。
连翘这才近了一些问吴美娘:“娘,信里说的连家的亲戚...”
吴美娘的神色变得有些纠结,但也没有纠结多久,等到她叹了两回气,终于还是开口了,低声道:“这件事说起来也是话长。”
原来事情要从当年连翘便宜老爹连守诚幼年时说起,连守诚的爹娘老连夫妻两个生活上面困窘,然而孩子却很多——似乎总是有这样的情况。连守诚包括他自己在内应该是兄弟四人,另外还有姐妹三个。
这还是最后都活过四五岁,算是站住了脚的,据说还有的孩子四五岁之前就夭折了。这样的孩子不记入族谱,兄弟姐妹之间,特别是年纪小的兄弟姐妹往往没有记忆。
本来就穷,这么多孩子可怎么养活!所以这些孩子大多数都被送走了。
最大的一个姐姐是养到了七八岁才送走,所以还能换些钱,是卖到人家家里做丫头了。另外两个小一些的姐妹送走的更早,才一出生就抱走了,是被没有女儿的人家抱养了。
这种抱养也不是因为喜欢女儿,往往打的主意是长大了拿聘礼,可以给儿子当作彩礼。再不然就是家里儿子太多了,先养这么一个女孩儿做童养媳。不然将来家里的小子一窝蜂地要讨老婆,家里实在是支撑不住,童养媳可省钱多了!
至于四个兄弟,除了最小的一个,其他的卖的卖送的送,已经四散到天涯了。
来找到连翘家的便是这四兄弟中的老大连守信,按照规矩连翘得叫他大伯。
他是头一个儿子,家里当时没有那么多孩子,负担稍微轻一些,所以长到了十来岁,这才卖给了人牙子。当时人牙子将他卖到了京城,后来被选进了魏国公府里做小厮。
连守信有几分机灵,虽然是个外来的,也很快在魏国公府里站稳了脚跟。后来给公子做了书童,渐渐地也成为了心腹之人。
到了现在,连守信娶了公子正方老婆的一个心腹丫头。夫妻两个一个替公子管着外头的一些产业,一个帮着夫人打理内宅的琐事,都算是又体面的人。
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连守信虽然为奴为婢的,但生活富裕不必说,权力也是有一些的。从他开始照管府外的产业的时候,他就开始留心寻找爹娘了。好在他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十来岁了,记性又好,所以找家人是很容易的事情——连家是山东西部一个小县城里的人。
家里那个时候老父亲也去世了,只有老母亲,还有照顾老母亲的一个兄弟连守理。于是连守信说通了母亲和兄弟,将人接到了京城照顾。另外三个姐妹,除了卖给人牙子的那个暂时没有线索,另外两个当地抱养的,此时已经成亲了,也给了一些钱。
之后的几年里,连守信这个大哥始终在找其他两个兄弟一个妹妹的下落。
另一个兄弟连守忠是在前年时找到的,原本是抱养给一个本地老乡做儿子的,没想到人家后来自己养出了儿子,所以将连守忠卖给了一个福建行商做小厮。几番波折,竟然给找到了。如今赎了身,也接到了京城生活。
还有最后一个妹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