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铮等三名在服装厂上班的知青也放了长假, 安心复习。
这样一来,服装厂的人手就更紧张了。
好在宋书玉早知道他们干不长,因此并未将他们安置在不可或缺的岗位上, 即便少了他们,服装厂也能照样运转, 就是有些捉襟见肘。
刘思勤就问宋书玉的意见:“厂长, 咱们厂子里忙不过来,要不要暂时招几个顶替谢知青他们的位置?”
几个哪够啊,但现在正是收购棉花的高峰期, 厂子里资金有些紧张, 多招人就意味着要多开工资, 而且机器设备也不够。
宋书玉琢磨了一会儿, 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先招学徒吧,正好到了农闲的时间,就当咱们厂开个进修班了,也能帮大家做点事,一举两得。”
“还是厂长您想得周到,那招多少人?”刘思勤问。
宋书玉想了想说:“裁缝学徒30人,销售学徒10人, 就照上次的规矩来,通过了考核的录入人才库,下次招聘优先录取这批人。”
上次他们的承诺已经兑现,凡是通过考核的上个月都已经入职了。
也就是延时入职, 肯定好招人。
刘思勤笑着说:“还是先局限在咱们大队,还是全公社?”
宋书玉为了减轻工作量便说:“先咱们公社吧,下次正是招工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公社有缝纫机和自行车的带工具进厂。对了, 你这阵子辛苦了,再给我招聘一名秘书,如果你忙不过来,财务再招一名会计做你的助手。”
现在厂子里的人多,事情也多,刘思勤掌管着财务,原材料购买,每天的销售业绩,还有发工资,做报表这些事都是她一个人在忙,偶尔还要兼任人力这块。
可以说,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这么长期下去肯定不行,而且随着厂子规模的扩大,宋书玉身边也需要一个得力助手。
刘思勤笑着点头:“谢谢厂长,我这边暂时还忙得过来,暂时不用再额外招人。对于秘书,您有哪些要求?”
宋书玉顺口就说:“性别女,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做事细致耐心,善于沟通。到时候你挑几个符合条件的让我选吧。”
秘书毕竟是要经常跟她相处的,除了这些大致条件符合,还得看起来舒服顺眼才行。
刘思勤一一记下:“好,到时候挑好了人再请您面试。”
“嗯,招工这事由你跟薛容、齐明负责。”以前已经招过一次,大家都有经验了,宋书玉就不打算亲历亲为了,而是放权将工作分给他们,毕竟是给他们招手下。
至于宋书玉,她要忙着招商。
没错,宋书玉准备招商。
现在货越来越多,只靠销售员走街串巷卖肯定不行,因为随着销售范围的扩大,这个成本会越来越高,销售的速度也会变慢。
至于去县城找厂子,县里就这么多家厂子,该找的都找过了,只能另辟蹊径。
鲁斌几人就是宋书玉的试验田。
过去大半年,他们一直在服装厂拿货,周末摆摊,后来又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将货打包给几十里外的亲朋,自己从中抽取一部分利润。
他们四人每个月能卖出去六七百件衣服,单提成每个月都能拿几十上百块,比他们的工资还高,几个人对本职工作都没那么上心了,要不是家里人压着,他们都打算辞职不干了,来跟宋书玉混。
他们的成功也影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宋书玉透露出这个意思后,他们就介绍了几个人加入兼职小摊贩的行列。
但光他们介绍的这几个人还不够,宋书玉需要更多的人帮忙卖货,最好是距离远一些的,因为附近的市场都被他们开发得差不多了。
所以就不能局限在他们公社。
宋书玉将目标对准了周群英。
经过一年的友好往来,周群英已经成为了红云大队服装厂的忠实顾客。现在她浑身上下穿的衣服都是出自红云公社服装厂。
而周群英是做妇联工作的,认识的人多,其中就不乏一些没有正式工作的妇女,还有一些即将中学毕业的职工子弟。
虽然今年恢复了高考,但考不上的人才是大多数。这些人在城里也找不到工作,现在下乡也少了,无所事事,能有个挣钱的行当,多份收入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总比一直在家吃闲饭,招家里人嫌弃强。
周群英听完宋书玉的话后确实有兴趣,但也有顾虑:“这……这会不会不符合规矩?”
宋书玉笑着说:“周主任,他们摆摊自食其力,又没剥削别人,靠自己的血汗吃饭,怎么会不符合规矩呢?您看,现在县里、公社摆摊的商贩多了不少。”
他们小地方管得不严,所以已经开始冒出一些小摊贩了。
现在这些属于灰色地带,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做,但稍微出格一点的行为,也没有人管。
而这些胆子大,敢于冒头,跑出来第一个吃螃蟹的,很可能就是未来一二十年市场上的弄潮儿。
周群英到底是干部,还是很谨慎,怕被人举报,影响到自己和丈夫的仕途,不敢答应:“小宋,说是这么说,但上面没红头文件,咱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