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 2)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芒鞋女 1755 字 10个月前

说这话时,廖谦眼里含泪,声音沙哑得唯有气声,近乎央求的语气,“你能否去见见他。”

父亲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全靠汤药撑着,害怕考试家里生出变故他有心放弃这次殿试,父亲不让,叮嘱他好好考,先考取功名,接下来几年好好修身养性,他日入仕做个像曾祖父那样的父母官,或许官职不高,但心有所往,教有所得,得百姓爱戴就算光宗耀祖了,父亲耳提面命的叮嘱他不能做个算计钻营玩弄权术的政客。

世道好就出来做官,造福百姓,世道不好就隐居起来不和旁人同流合污,父亲说眼下世道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养精蓄锐,为日后做准备。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把后事都交代得差不多了,廖谦低眉,重重吸气缓解喉咙哽咽,不好意思道,“谭老爷,唐突了...”

父亲自昨日晕厥就不曾醒过,来请谭盛礼是他自己的意思,小厮说父亲精神一直不错,直至殿试放榜,听闻谭家父子摘得状元和榜眼,父亲心情大好,饶有兴致的翻出以前的书看,哪晓得看着看着突然晕厥没了知觉,太医把脉后也束手无策,小厮大惊失色,以为自己害死了父亲...

其实和小厮有什么关系?父亲眼下离开,是觉得时日到了吧。父亲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为朝廷培养正直善良的官员,奈何国子监出了学生作弊的丑事,父亲作为祭酒将其过错归咎于自己品行不佳没有以身作则,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们做错事做老师的难辞其咎...在发现学生作弊苗头时父亲早就萌生了引咎辞官的念头,苦于找不着正直温厚,明辨是非的人选,只能打起精神熬。

谭盛礼入京,让父亲看到了他心里真正祭酒该有的品行仁德智慧,这就有了拜访谭盛礼邀其入国子监的事儿,天下读书人为天下人表率,而谭盛礼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想要改善学风,修养读书人的德行,那就让饱读诗书品德高尚的谭盛礼站在高处,读书人以其为老师学其品质,学风自然而然就好了。

父亲非常仰慕谭盛礼,廖谦想父亲真到最后时刻,想见的恐怕就是谭盛礼了罢。

他恭恭敬敬地向谭盛礼拱手作揖表达歉意,谭盛礼动容,“哪儿的话,令尊通达明哲,刚勇坚毅,我心甚是敬重。”学生志向高远且义无反顾,子孙后人受其影响,品行端庄,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办法不敬重他们,想到廖逊身体状况,谭盛礼鼻尖酸涩,“走吧。”

赶得及的话,他想守着廖逊,让他走得安心些。

阳光明媚,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暖意,起初他以为廖逊服药是怕耽误廖谦科举,可经过他不顾国子监名声严惩作弊学生后,他就知晓廖逊为何撑着身体不愿离去,不是畏惧死亡,而是畏惧自己死后无人照看的学生们,尤其察觉学生作弊败坏国子监风气,学生德行有损,他作为祭酒怎么能袖手旁观,别说死,连生病都不敢吧......

“廖谦...”谭盛礼唤他名字,“你说来得及吗?”

廖谦喉咙滚热,看向头顶湛蓝的天,不知是在回答谭盛礼还是在喃喃自语,“父亲心里还有未完成的遗憾,他不会就那么走了的。”

廖逊病重,府里死气沉沉的,谭盛礼随廖谦径直去了廖逊住的屋,雕花窗户边的书桌上还放着廖逊没翻完的书,书页随风轻晃着,他这会醒了,睁着眼,和床前的儿子说话,声气不足,说的话含糊不清,看到谭盛礼,大喜过望,“谭老爷?”

有些时日没见,廖逊消瘦得厉害,眼窝凹陷,颧骨突兀,嘴唇干裂得起了血丝,唯有那双浑浊的眼落在谭盛礼身上时泛起了亮光,谭盛礼轻轻颔首,“还记得我应你的事儿吗?”

他答应廖逊,会试后入国子监。

廖逊笑着点头,枯瘦如柴的手掀开被子欲下地,谭盛礼疾步上前阻止,“躺着吧。”

听他的话,廖逊躺着没动,目光既炙热又不舍的看着谭盛礼,随即又看向旁侧的儿子,欣慰地扬起抹笑来,“谦儿,谢谢你。”

廖谦明白此话何意,拱手,声音哑得不像话,“比起父亲为儿子做的,此事不值一提。”

要不是清楚廖逊的情形,谭盛礼无法将眼前的人看成病入膏肓药石罔顾的人,上辈子死过,他太明白廖逊此时的精气神是为何了,回光返照啊...谭盛礼心下哀痛,面上却没显露多少,称赞廖谦行事稳重,廖逊看了眼儿子,面露欣慰,“是谭家那位祖宗的功劳啊...”

谭家那位祖宗仁德无穷,堪称百世之师,廖谦虽得他教导,可国子监事情多,日日早出晚归的,极少亲自督促他们读书写功课,倒是谭家祖宗和祖父留下的书籍手稿对廖谦他们影响更甚,说来惭愧,儿子不曾悉心教导,学生也没教好,生命到尽头时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做老师的料,几十年光阴错付了啊。

他向谭盛礼感慨,谭盛礼摇头,“你做得很好,作弊之事非你能控也...”

“他们几岁就入国子监求学,与我相处的时间远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要多,不是我的错又是谁的错呢?”廖逊说,“生不教,师之过也,我作为国子监祭酒,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君子行事多反省而严格要求自我,受罚的学生们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