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生得意(1 / 2)

从1983开始 睡觉会变白 1182 字 10个月前

金鹰奖的奖杯没变过,一个细长柔美的女性形象,双手上举,手上停着一只展翅金鹰。

尺寸特别大,且长,加上底座颇具份量。

饭馆里,许非一遍遍摩挲着奖杯,就像摩挲着那两个人的小手,叹道:“唉,真想拿家去。”

“想想就得了,这是单位荣誉,你拿家算怎么回事?”李沐呛声。

“嗯,还是我们的好,想拿哪儿拿哪儿。”

葛尤和刘贝一手攥着奖杯,一手吃饭喝酒,心情同样没平复。

颁奖结束,主办方搞了个聚餐,谁也不能真吃,主要交际联络。到了晚上,四人找了家上档次的饭馆,这才小小庆祝一下。

明天下午有座谈会,时间算充裕。

都喝了不少,一个个脸色通红,葛尤明显飘了,“哎哟,你说我一喂猪的也能拿奖,上哪儿说理去?惭愧啊,惭愧。”

“我还无业游民呢!这回姐可贵了,再请我演出,没三千块钱免谈。”刘贝又是一嘴牙龈。

“庸俗!怎么着也得四千。”

葛尤鄙视,抹了把脸道:“许老师,你说今年胡同1,明年胡同2,明年咱能不能再来一把?”

“你还想连庄啊?”

许非又闷了一杯酒,“连庄困难可大,就算观众喜欢,但看你去年得了,可能就不投票了,不过也没准……”

他转头对李沐道,“《渴望》行,《渴望》绝对行,咱期待期待后年!”

“哈,有信心就是好!来再干一个。”李沐举杯。

“干!”

一帮人吃到很晚,摇摇晃晃的回到宾馆。

许非进屋往床上一pia,昏迷不醒。刘贝扶着门框保持平衡,奇道:“许老师怎么这么高兴啊?”

“废话,搁你你不高兴?”

“我是说,他一直老谋深算,波澜不惊的,今儿难得失态了。”

葛尤也回头瞅一眼,大着舌头道:“到底才24岁,行了你回吧,我照看着。”

“……”

各回各屋,葛尤见他没想吐的意思,自己先洗漱整理。

不知不觉夜已深沉,许非趴在床上,开心易醉。谁也不明白他的感受,都觉着年轻失态,其实不然。

他86年加入中心,三年了。甭管《便衣警察》还是《渴望》,其实不怎么重视。因为他知道两部剧铁定成功,自己只是锦上添花。

胡同不一样,提前引入情景喜剧的概念,策划、剧本、拍摄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才鼓捣出一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不存在,便是压力。

尤其自己的原创剧本,就像凭空跳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参照,全是不确定。

“唔……”

许老师哼唧着,浑身难受,脑中乱七八糟的东西闪过。

而在内心深处,却像从高岗之上滚落了一块大石,扑通扑通跌进深渊,刷的一下,恣意轻松。

…………

“昨日,第七届金鹰奖举行了授奖文艺大会,现场公布结果。

由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胡同人家》,一举拿下了优秀连续剧、男主角、女主角三个奖项,充分显示了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

在第一届金鹰奖,《蹉跎岁月》也有类似成就,但当时表演奖项各有三个名额,胡同的含金量无疑更足。

自《敌营十八年》开启中国电视剧新阶段以来,十年间涌现出诸多佳作。

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电视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观众的喜爱,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到这个行业。

艺术中心的许非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许非生在鞍城的一个艺术家庭,在曲艺团做评书演员,84年被选入《红楼梦》剧组饰演贾芸。86年加入艺术中心,曾担任《便衣警察》的策划和美术师……

金鹰奖结束后,记者采访艺术中心的主任李沐,电话联系《胡同人家》的监制郑小龙,无一例外,他们都谈到了许非对该剧的重大贡献。

情景喜剧,这个几年前完全陌生的概念,如今已被很多人知晓。正是这个年轻人将其引入国内,并成功实践出两部优秀作品……在24岁的年纪,就有如此成绩,堪称年轻人的榜样。”

金鹰奖闭幕后,很多报纸写了专门评论。

或讲作品,或讲观众喜好,还有的讲人物。许老师就像那种行业中的优秀青年,被媒体拎出来做楷模。

因为24岁这个年龄太可怕了!多少人默默无闻,或人到中年才混出一点名头?

金鹰不是一般活动可比,在全国发行和地域垄断级的报纸宣传下,许老师总算冲出京城二环,从江湖少侠变成名震一方。

京城,住宅楼。

桌上摆着面条榨菜,面条已经坨了,里头切着几片天福号的酱肘子,这伙食也说不上是好是烂。

小旭抿着嘴看报纸,又嫌弃又欢喜。

她喜欢的类型本就是才华第一,何况这位已经超出大多数人,再加上没皮没脸,吊大心细……啊呸!

她瞅瞅挂历,叹了口气,说是月底前回来的。

香山,片场。

李隆基在里面撩骚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