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第 261 章(1 / 2)

麒麟儿 三春景 1611 字 11个月前

刘金刚的拘束并不奇怪。

《世说新语》中就有这样的故事,庾长仁与几个弟弟过江入吴时(他们就是东晋时期名重一时的庾氏家族,在江北时属于世家大族,同时也是外戚家族,魏明帝的庾皇后就是出自这个家族),路上在驿站歇息,但此时驿站已经有许多平民百姓在了。

等到庾长仁的几个弟弟进去时,百姓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只当是一样的行路人,所以也没人避开。还是庾长仁走进去,这些老百姓才因为他与众不同的风姿感觉到他们一行并非普通人,于是避让开了。

这个短故事本意是想表扬庾长仁的风采不凡,不仅是与普通人不同,就是在势族子弟中间也是出类拔萃的。但却从侧面反映出来了两个事实,一者,世家高门所谓的‘风度’常常是脱离群众的,常常与同样士族高门以外的人接触,在他们看来是非常令人不齿的。

二者,平民百姓遇到所谓的‘贵人’会下意识避开。

在势族们看来,这种避开是一种尊重,也是其他人为一人风姿所慑的表现,以此自得者甚多!但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讲,真的是这么回事么?这就说不好了。或许其中真的有尊重和为风姿、气势所慑的成分,但更多应该是畏惧。

一个人畏惧另一个人,往往是另一个人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变动,而且是不好的变动。平民百姓畏惧士族高门,意思也差不多!

许盈身上并没有太多压迫感,这倒是和刘金刚曾经远远见过的一些贵族不太一样。但许盈身上的另一种气度、与普通人完全不同的东西,还是让刘金刚立刻紧张了起来——就算许盈上辈子是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但这辈子做了这么久的许氏郎君,居移气养移体,‘贵人’的标签还是打了上去。

刘金刚倒不是害怕他,毕竟许盈身上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意味,但面对这样一个明显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也很难寻常视之。

一千多年后的现代,普通人见到地位更高,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也会如此。

但刘金刚到底是很有胆气的一个人,所以很快压下了这一层紧张,组织语言将事情

说了一通:“...事情就是如此,小人来见大人,也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许多与小人一样的人。大家都靠勤恳做事讨生活,如今却被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有人因此没命!”

“小人有的时候想,这世上难道就没有公道了吗?许多人受欺压是活该?人死了就这样简单?”

“小人......”刘金刚又支支吾吾了几句,却再说不出更多了。刚刚一番话其实就已经有些超出最开始的计划了,是他说到那儿了,又因为许盈一直表现的非常和善,所以一时之间没收住。

而说到这里,就算是没收住的,也该收了...不然再说什么?指责更多人吗?倒不是说不能那样,左右已经说了大话,得罪了人了,只是说那些实在没意义。

就像天下败坏成如今这样,大家都知道有哪些不好,但说了又能怎样呢?当一个问题严重到见怪不怪了,大家也就躺平任嘲了,这个时候再说只会显得矫情。

听到刘金刚的絮絮叨叨,许盈没有立刻说什么,只是微微颔首道:“此事不妨,若是确有其事,必然会追责到人,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这话听起来像是套话,类似的话谁都会说,很冠冕堂皇,也很敷衍。刘金刚一听这话就急了,刚准备挣一两句,旁边的余范就示意他别再说话——相比起刘金刚,余范对许盈的了解就要深多了。

他倒是不敢打包票许盈就一定是个能秉公办事的人,他虽然觉得许盈和他曾经见过的一些官吏不同,至少不会搜刮民脂民膏,道德水平属于顶尖的那一小撮!但是这和他会不会在这种事上和稀泥是两回事。

很多官员人其实很不错,也想为普通百姓做点儿实事,但涉及到贵族的时候他们一样会小心谨慎、明哲保身。这其实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世道的问题!世道不能钳制那些贵族,甚至不能保护因为做实事妨碍了贵族们牟利的官员。

这还怎么玩儿?难道真的指望所有人都能舍生忘死?理想主义者会在这个问题上点头,并且用壮士扼腕、荡气回肠的演讲令所有人动容。但也就是这样了,然后就是现实教所有人做人。

只是余范觉得许盈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至少面对他

和刘金刚这样的人,没有利益相关,一般不会说些客套话。

许盈这个人的性格在余范看来,其实是有些古君子风范的,是就是是,何必给刘金刚这样的小民一个希望,然后又去打破?那不是许盈能做出的事!也没必要!

既然他说了要管,该怎么处置就如何处置,那就是真的,而不是在套路。

刘金刚也只能随着余范离开县衙后院——他虽然没有余范的把握,却也知道余范若是能做什么肯定会做,如果余范觉得事情只能到此为止,那就是这样了。不然的话,就他拿去作礼的炊饼与腊肉在余范看来又值什么?值得他掺活到这样的麻烦中?

等到人走了,乐·愤青·叔乔已经暴躁上线了:“这就是如今的地方豪强了,只手遮天啊!就连人命也是能说没就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