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些、快些!今日可不能出错!”一个宦官模样的官员正在给下属安排工作:“到时出了一丝差错,一人都跑不掉!”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透出一丝狠辣,显然没有吓唬人的意思。
也没有人怀疑他话中真假,毕竟今天这个场合,确实是再郑重都不为过了——南渡一行人抵达建邺之后,先是先帝停灵,然后就是太子登基之事了!为了稳定人心,最上面的皇位总归要有一个人在。
哪怕是吉祥物。
只是登基这件事可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这里说的不是有人要捣乱,北方各个势力隔着长江天险,手暂时伸不到建邺来。至于南方潜在的、对南渡小朝廷不满的那些人,暂时也被顾陆朱张、周氏为首的南方大佬弹压了下来。
眼前的不容易,说起来很让人惊愕,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登基的开销是很大的,钱从哪里来呢?
汝南王府有一些底子,一切从简的情况下不至于一场登基仪式都办不起。而且真缺钱到那个地步,袁继这些人也不可能干看着,肯定是要想办法凑钱的...他们虽然是南渡了,但来之前都打包了不少家产。在南渡建立小朝廷这件事上都投入那么多了,也不在乎临门这一哆嗦!
但问题是,登基需要的东西,很多即使有钱也无法搞定啊!
比如说衣服,华夏有一套自己的冠冕礼服制度,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帽子,这是很有讲究的!这也不纯是穷讲究,这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划分,是一种礼!当习惯自己的身份所穿的衣服了,那么这个人很大可能也不会在别的地方跳出自己的身份。
这就是封建社会稳定的根基之一。
而天子登基,自然需要衮服、旒冕之类。
之前羊良登基时也准备过一次这些,就算是一切从简,也花了不少钱财和精力。大家都没想到,羊良还没踏上建邺的土地就已经驾崩了,以至于他们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为太子准备登基仪式。
华夏重玉石,将其和美好的品德、高贵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衮服上除了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的刺绣外,还用了很多玉石,嗯,珍珠
也不少。
刺绣还能在仓促之间想想办法,令工艺精湛的绣娘加紧做——如果不求极端精美的话,数个绣娘一起做,花费的时间还算能给接受。到时候下面的人离皇帝远,刺绣上的瑕疵应该不会被发现。
毕竟这也是手艺精湛的绣娘们一起做的,品质也是上佳...非要说和正经的衮服相比有什么分别,也就是上品和上上品的不同。而任何作品都是越到上层,越难以寸进,一般人也更难看出不同。
但玉石珍珠是真的很难想办法了!
而且不只是衮服上需要,旒冕上也需要!而且旒冕上需要的珠玉更是非极品不可!
虽然此时离汉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在一些奢侈品的供给上却是开了历史的倒车!汉时的藩王们还能搞个金缕玉衣,此时一般的皇帝恐怕都难有这样的待遇...根本原因就是玉石供应不足!
汉时皇帝的冕,有冕板和冕旒组成,后世形制基本沿用,但在材质上一直有变化。汉时的冕旒用最好的真白玉珠,而在古代大多数时候,同等品质的玉石,白玉为最贵!
等到大夏时,用的就是珊瑚珠了,大周继承了大夏的许多制度,冕旒也是珊瑚珠制成。
但现在,一时之间要拿出符合要求的极品珊瑚珠,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大汉是大一统王朝,大夏的高光时期虽然短暂,但也算是勉强完成了大一统,大周的情况就差的多了!一方面无法有效统治华夏大地上那许多人口,生产力反而不如以前了。另一方面,因为统治的区域一直在被蚕食、分割,导致了很多‘特产’难以获取!
以玉石为例,天下很多地方都有出产,但真正能提供极品的地区很有限,能量大管饱的区域也很有限。
这也是此时玉石越来越难以获取的原因之一了!
而冕衮这类物品还不能从以前的旧物上拆旧换新,不然的话,羊良那套才用过一次的冕衮倒是能派上用场,至少可以将上面的珠玉拆下来用——然而真那样干,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将来能被记载在史书上,被鞭尸无数遍了!
古人可不会觉得这是节约了资源,他们只会哀叹‘非礼’‘非礼’啊!
若是南渡小朝廷今后没有什么前途,
这种‘非礼行为’还会成为后人眼中的一个黑点——让你们如此不尊礼制,最后亡国了吧!
一切从简归一切从简,真要是一点儿讲究都没有,那和乡下农民忽然说自己是皇帝,然后召集村民,在自家院子里登基有什么两样!
最后衮服上的玉石是皇后(至少此时还是皇后),拿出了自己的私房才搞定的。皇后韦氏是羊良的正妻,做王妃多年,又出身于名门‘京兆韦氏’,私房还是很丰厚的。如果不要求用极品玉石,凑出衮服所需倒是没那么难。
至于冕旒就真的没办法了,只能上下商议了一番,采用了翡翠和珊瑚杂用...翡翠直到清朝以前都属于玉石中档次很低的,并不受上层人士欢迎。所以翡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