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1 / 3)

七零年代小美人 三春景 2845 字 11个月前

高考就像是一粒石子投在河中,打乱原本还能维持平静的年轻人们。几十年后的人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年一切开始改变,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却不一定有那么明显的感觉!是高考提醒了相当多的年轻人。

时代终于变了!

其实参加这一届高考的年轻人普遍没有意识到这一届大学生能获得怎样的红利,更多人选择参加高考只是因为这次可以择优录取,而不是地方推荐上大学。

对于在城市里有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中比较敏锐的已经感受到了这一届大学生不同,于是面对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他们选择站在风口浪尖上。然而更多的考生来自于下乡知青——当然是下乡知青,过去十年中绝大多数的城市知识青年都离开了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适于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也是农村居多。

比如北京吧,除开毛思嘉他们那一届,这十多年的毕业生都被分配出去了!最多就是早些年的分的远一些,近些年的知青大多就近安排在靠近北京的农村。

但不管怎么说,知识青年们肯定是想要回城的!

不管当初是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家这么多年以后,就没有不想回去的!这个时候日子苦归苦,城市居民的生活还是要远好于农民的,而农民又普遍比下乡知青好一些,毕竟他们是一大家子互相帮衬着生活,又有本乡本土的人互相招呼,知青们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

知识青年都想回城,但出来容易回去难!

想要回去?根本没有政策!最多就是一些人以治病之类的名义回到原本生活的城市,毕竟乡下可没有条件治大病。但这种做法不能长久,回到城市之后也得应付各种检查。再加上回城之后也没有工作等原因,除非是家境特别好的,不然还是得回农村。

现在,考大学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要考上大学就得去读,大学可都在城里!至于读完大学怎么办,一则走一步看一步,不会比现在更坏了。二则,既然国家特意培养他们这一批大学生,想来是不会把他们继续‘发配’,而是有安排的!

日思夜想着找路子回去,现在路子就摆在眼前了,哪有不珍惜的!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他们即使下乡去了,底子也比别人好很多,家庭之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始终保留——即使务农劳作这么多年,骨子里想要做的工作也不是这个!现在机会可来了!

这些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准备起来,唯一的问题是自宣布这个消息起,到最后高考,中间时间只有一个月!一个月实在是太短了!平常觉得自己还挺有文化的,可临到这个时候翻翻课本、看看考题卷子,才惊觉自己已经远离这些东西太久了。

明明应该很熟悉的东西,现在却很生疏。

但不管怎么紧张,不管怎么缺少准备,一个月之后高考也如约而至了。

毛思嘉和孙继东都是在北京工作的,自然也在北京考试,不过他们俩的考点并不一样。早上出门之后在路上就分手了,只互相祝福一定要考好!

和几十年后的高考相比,这个时候高考并没有那么严,不过这是条件所限。一方面这场考试实在匆忙,另一方面这时也没能力组织起人力物力进行标准严格的考试。

不过监考老师始终是很负责任的,一直警醒地监视着考场。

很多人因此紧张的厉害...毛思嘉倒是没什么感觉,她以前见得多了,再者说了她考的顺利,做题的时候也没怎么注意周围的情况——考试期间,基本上就没难住过!

这个时候考试科目不多,题量不大,考试时长自然也不大。好像一眨眼的功夫,这场真真切切决定了无数年轻人的考试就结束了。

考试结束之后好多对答案的,毛思嘉没管那些人,径直回了家,帮孙继东算分——她自己的答案几乎可以用作参考答案,主要是想看看孙继东答的怎样。

“这个对了、这个错了、这个...”毛思嘉的表情越来越轻松,算到后面嘴角的笑容已经掩饰不住:“你这个、你这个倒是比平常的卷子答的还要好一些。”

当然好一些,孙继东自家人知道自家事,77届高考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题目相对简单,也因为其特殊性流传很广。上辈子他没打算考大学,但也在各种渠道不经意间看过几眼。

硬要他想考了什么,他不能答。但是在复习的时候如果见到考到的内容倒是能想起来一些,这一类内容就被他标记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个,他高考这一次反而比平常更好!

他很清楚,如果他想要考大学,这就是机会最好的一次了。真要是这次考不上,想要下一次考上,恐怕就不现实了!因为后面的考试只会越来越难!其他参与高考的人可以专心投入提高自身水平,他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

他没有那些人那样强烈的决心!

有决心的人和没有决心的人,两者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错不错,清华北大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学院路那边还有好多大学呢!”毛思嘉一边说着,高兴地拍了拍手。

“走!今天不家里吃了,咱们出去吃饭!”毛思嘉揽着孙继东的手臂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