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说办就办,在黄小芬她们开始做春装以后,虞清娴便开始去那块空地上实地考察,又在附近找了个十分靠谱的建筑队来盖房子,图纸都是她亲手设计的。
虞清娴的要求很高,盖的房子精益求精,厂房还没盖完,1980年也过完了。
这一年里,国家发生了许多的大事件,第一则是最新公布的《拐卖法》在这一法则里,关于人贩子的量刑标准变得格外的苛刻,十年起步,最高无期,若是情节严重当死刑。
8月,第十五次国家会议后,决定在粤省的三个地区、闽南的一个市开放经济特区。
十二月,□□中央、□□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进而普及初中教育。至此,义务教育初见雏形。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街边巷尾开始出现了许多小摊小贩的影子,街里也开始有了私人店铺的出现。人们的衣服也从普遍的青黑蓝变得越发的多样化。
随着粤省经济特区以及闽南省经济特区的成功,那头的许多新鲜事物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
到81年的年中,街上多出了许多穿着喇叭裤梳着背带头穿着花衬衣戴着□□镜的年轻人。
到了8月份,虞清娴的工厂终于朝外招工。在招工之前,她给当初一起逃出来的几个女人们打了电话,询问她们是否有意愿出来上班。
有两个已经再嫁即将生子并没有出来上班的医院,而卢秀敏,则在虞清娴跟她通完电话的第三天就来了。她是带着她的母亲来的。
她的母亲因为她的丢失变得疯疯癫癫的,她的父亲也苍老得不成样子。她被找回去后她的母亲恢复了些许神志,但身体已经破败不堪。她的父亲因为她的归来卸下了心中的压力,缠绵病榻半年后撒手人寰了。
她的母亲因为神志不清一直被哥嫂弟媳虐待,卢秀敏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就把她也带着来了。
虞清娴在盖厂房的时候就盖了一栋家属楼,里头都是一室一厅的格局,她做主分了一间给卢秀敏。
在卢秀敏到了以后便开始公开招工,她的招工要求均为女性,就连外头的保安都是退伍军人。
招工启事一经贴出,便广为流传。弋江市日报的记者听闻此事后专门找到虞清娴要采访她。
虞清娴先带着记者参观了她们的车间、食堂、娱乐室跟宿舍后回来办公室。
记者的采访才刚刚开始,他跟虞清娴面对面,问出了一直困扰他的问题:“虞厂长,据我所知,你现在也才20岁,请问您为什么要开这么一个工厂,并且只招女性员工呢?”
虞清娴正色道:“现在虽然男女平等了,但在社会当中,对女性的歧视无处不在。女性的付出得不到人的重视。我的工厂是服装厂,适合男性的工位少之又少,那么为什么不都招女性呢?”
“丁记者今天你在这里,麻烦你再帮我打一个广告,我的工厂中优先招收那些无家可归的女性。”
“离婚的,守寡的,被家暴的,被拐卖后解救归家的,只要她们来,我们就都要,我们优先要。如果没有钱来,可以拨打我们工厂的电话,也可以给我们工厂写信,我们工厂会尽全力去帮助您。”
丁记者深受震撼。他是弋江市报的老记者了,他从业近十年采访过许多的人,报道过许多的新闻。但在这一刻,他依旧伸手震撼。无论这位年轻的虞厂长说的这些话是真是假都足够令他钦佩。
他准备好的其他问题也不用再问下去了,那些问题里有好几个都是深扒这位厂长的生活环境以及背景的。
丁记者站起来朝虞清娴伸出手:“虞厂长,您的追求与要求我知道了,我会如实报道。”
“感谢您。”虞清娴客气地把丁记者送到厂门口。
丁记者走了几步以后又返回来:“虞厂长,我能给你照张相吗?”
这位丁记者拍了厂房里的许多照片,但唯独没有拍过虞清娴,闻言她挑了挑眉:“当然可以。”
虞清娴站在厂门口,丁记者跑到远处蹲下,咔嚓一声中,虞清娴在这个世界的第一张照片拍好了。
丁记者回到报社便把交卷拿去冲洗,洗好照片后他回到工位上开始提笔写这一篇名为《只招收女性工人的暖阳服装厂厂长:我们优先要生存困难的女性》在他的笔下诞生。而虞清娴的那一句优先招收的话被他一字不落的写在抬头。
写好后,丁记者把文章拿给主编进行审核。主编看完整个报道以后沉默了许久,最后道:“把咱们明天的头版头条撤下来,把这一篇文章换上去。”
“老丁,长江前浪推后浪啊。有这样的年轻人,何愁我大华夏不兴?”主编也曾是个热血青年。
丁记者笑着点头,跟他说起了对虞清娴的评价,以及暖阳服装厂的方方面面,主编听得很认真,最后他感慨道:“是个有大义的人,我们别的帮不了她,只能尽我们之能为她宣传了。若真的有那些生活不幸的妇女因为我们的报导去暖阳服装厂上班,对于我们而言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是。”
次日的弋江报纸上便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