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村里的八卦(1 / 2)

段小雅一脸理解。

她嫁给耀帝的时候,已经属于“大龄”了。

不像后来入宫的那些,好多都才及笄,用她娘的话说就是些没成年的小姑娘。要是她在老家的话,娘也会让她快十八岁了才成亲吧?

“那村里现在成亲晚的姑娘多吗?”

“比以前多了很多了,以前大家都觉得十七八岁都是老姑娘了,再不嫁人就晚了。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要不是有大昭的律法法规定,二三十岁成亲都有可能。”白佩佩说道,“现在的姑娘可跟你那个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的姑娘基本上都在宁山书院读过书,学了一些手艺,然后进了作坊干活。人家自己干活自己拿工资养活自己,还能贴补家用,哪家傻了才会在这正赚钱的时候把姑娘嫁出去。”

确实,以前养姑娘是亏本买卖,到了年龄就要交人头税,可现在不一样,现在姑娘大了自己能做活养活自己,还能贴补家用,那就是劳力。

但凡脑子清醒一点的人家,都舍不得这样的劳力嫁人吧?

说话间就走到了一个作坊附近,为什么知道那里是作坊呢?因为作坊一般都会把围墙修得高高的,防止泄密。

作坊外也不会种什么高大的树木,顶多围了花坛,种了一些低矮的不会攀爬的花草。

作坊外面的大门便有货郎摆摊,一般都是吃食,像什么臭豆腐、豆腐脑、炸小鱼、烤鸡腿、葱油饼……

段小雅大开眼界:我们宁山村的伙食都这么好吗?!

她感觉这场面,跟她在京城差不多,那儿还不如眼前的舍得放油、放料。再一问价格,更是惊讶,感觉便宜了一倍。

特别是那个玉米,京城一根五个铜板,这儿竟然只要两个铜板?!

“我们这儿就是产玉米的,自己拿去卖,人家一斤也才收两三个铜板,若是自己买的话,一棒能够卖两个铜板,已经很赚了。”

白佩佩表示,好多人都觉得他们这边的玉米便宜,跑到这边来进货,再运到外地去卖。

“不过镇上的要贵一点,烤玉米要三块钱一根。那边毕竟要摊位费,玉米又是他们进的货,成本要高一些,卖得也就贵了一点。”

段小雅:我吃过十个铜板一根的玉米,我要怎么说?

“走了那么一会儿路了,饿不饿?要不要尝一点?这边过去就是美食街了,大部分作坊都开在这边,他们的工人下了工以后,觉得回家做饭麻烦,食堂的员工餐天天吃腻了,就可以来这里改善一下,花点钱,吃点好的。”

再往前走些,果然看到了一个个临时店铺,有炒面、炒饭,也有凉面、米皮。因为时间还早,很多店铺都还没摆出来,还在那里准备。

不过就像白佩佩所说的那样,这里的女人很多。

不管是店铺里,还是摊位上,或者零星的女工,她们都是女人。间或也有男人,但跟她在京城逛街的感觉完全不同,京城里的那些店铺里大部分是男人,有很小的女人抛头露面。

都是一些可怜的女人,即使那样,还会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风言风语。

段小雅就曾经碰到过一个卖烧饼的大娘被一个老秀才指着鼻子骂,说她不守妇道,抛头露面。

而那个大娘气极了,质问那个老秀才:“我不赚钱,你给我钱花吗?你儿子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的,你孙子饿得肚子咕咕叫,你个老不修的还问我要钱买笔,我怎么办?我要养活你们一大家子,我不出来卖烧饼,我拿什么养活你们?”

后来段小雅才知道,原来那个大娘年轻时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被老秀才家看中娶了回去。

人家本来就冲着大娘能干娶的,想着有她帮衬着家里会好过一些,只要苦几年,老秀才考上了,家里就好过了。

但谁想考了这么多年,老秀才一点名堂都没考出来不说,老婆子也累死了。然后他那个儿子识了几个字,没学得几分本事,倒学了老秀才一身的酸腐,不愿意上苦力干活。

大娘再能干,被这两个一拖累,可能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呀。怀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干活的时候累坏了,给累没了。

再后来又怀了一个,好不容易生了下来,却因为家里断了收入来源,过的十分贫瘠。那个孩子也瘦瘦弱弱的,养得病殃殃的。

要不是有娘家帮衬着,这个家早毁了。

不知为何,段小雅就想起了这个大娘,感叹了几句:“如果这个大娘生活在我们这里,应该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那肯定,如果是在我们这边,那个老秀才父子俩肯定要被大家给骂死。要是我的话,我还会让那个大娘和离,自己带着孩子单过。”

“啊?和离?!”

不是,她娘怎么扯上和离了?

段小雅惊讶地望着白佩佩。

“是啊,就是和离。我们女人又不是生来给人做牛做马的,做丈夫的不中用,不知道心疼体贴妻子的辛苦付出就算了,还在那里拖后腿,说风凉话,还跟他过什么过啊?女人自己过不好吗?男人是人,女人就不是人了,没资格享受更好的生活了?”

段小雅:“……”

感觉这是她娘能做出来的事情,当初大堂姐差点被前夫给害死,她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