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这瓜保熟吗(1 / 2)

重回1983当神探 蕃晓般 1022 字 2023-07-30

走出凉粉店的时候,向劲松从腰带上解下一枚钥匙交到徐山手上:“咱们离开厂还有很长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你就住我宿舍吧,我反正都回家住,宿舍一直空着。”

徐山还真是无处可去,他出门的时候,身上一分钱也没带,就连去冰水店里喝凉粉,最后也是向劲松掏的钱。

所以他也没有推辞:“那就谢谢向哥了。”

向劲松对于这个新结交的朋友却是充满信任,他能感觉到徐山的与众不同,徐山身上有对未来的那种笃定感,这在他看来,只有信念无比坚定的人才会散发出来这种气质的,比如他们家的老爷子。

那可是老一辈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才能拥有的气质啊,只不过出现在这一个比自己年轻三岁的家伙身上,却是没有一点违和感。

向劲松又摸了摸口袋,从刚领到手的工资里掏出来三张大团结,塞到徐山手上:“这钱你先拿着,不够再管我要。”

三十块钱,在这年头就是一笔巨款了,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可能也就三十块,那还得是正式工。向劲松这种捧铁饭碗的,挣得稍多,但是能拿出三十块给一个刚刚结识的朋友,只能说这气度放在哪里都能成大事。

徐山拿着这钱,只感觉手中烫烫的,心中暖暖的,鼻子酸溜溜的,已经多少年了,他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如此的信任,这没有任何条件的信任,还真是让人感动啊。

向劲松把徐山带到他的宿舍,交待了几句之后就回去上班了。

徐山往那单人床上一倒,枕着胳膊躺下,考虑着下一步的路要怎么走。

本来他是想从向劲松这里赚一笔快钱,拿到八百块之后就去金乌寻找机会的。

他之所以要在劳改农场呆到八三年,其实是为了在这里面结交某位大佬。虽然说七八年开始改革开放,但是人们的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发生改变的,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头几年,依然有许多做点小生意的人被举报投机倒把的,临州作为后世的经济大省,也是改革开放春风最早到达的地区之一,许多日后叱咤商界的大佬,在初期的时候,都因为投机倒把被送进了农场。

徐山因此就认识了日后的商界的钮扣大王陈江河,并且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本来拿了钱就是要投奔那位大佬去的,金乌在日后发展小商品经济,能有大作为,徐山本来打算在那里展翅高飞的,结果因为向劲松这家伙人格魅力强大,使徐山改变了主意,决定跟向劲松合伙干了。

这一改主意,直接就形成了他资金困难,哪怕有向劲松这里拿的三十块,一时半会也干不了什么事情。不过作为一个重生者,他不可能被这点小小的困难给难住的,于是他决定在县城里转一转。

小城远不如后世那么大,徐山一路蹓跶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东家桥头,这桥宋朝的时候就有了,到清朝的时候又扩修了一遍,哪怕到了这会儿,这桥也依旧能承担车水马龙的繁华。

桥头有一棵大樟树,樟树底下有人推了一辆平板车,在那里卖西瓜。这年头的西瓜都是厚皮的地雷瓜,不像后世有那么多的品种样式,卖瓜的老农在那里挥汗如雨,却舍不得吃一口自家种的西瓜。

徐山动了怜悯之心,走上前去,拍了拍一只西瓜:“老伯,你这瓜怎么卖?”

老农拿白毛巾擦了一下汗,竖起一根手指:“一毛一斤,可甜了,你来几个?”

徐山连忙摆手:“我一个人可吃不了那么多啊,我能买半个吗?”

老农一听却是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那可不行,剩下一半我卖谁去啊。”

徐山眉头微皱:“你这瓜保熟吗?”

老农倒也实在:“反正我敲着都是熟的,但是真的熟不熟,得杀开了才知道。”

徐山心里暗叹,这年代的人啊,真是不会做生意,就这么卖瓜,这一车瓜啥时候能卖得出去啊?

想到这里他心里一动,问老农道:“老伯,你这一车瓜有多少斤?”

老农不解:“差不多两百斤肯定是有的,你问这个干啥?”

徐山拿出两张大团结:“这样吧,我给你二十块钱,把你这车西瓜包圆了如何?”

老农困惑更甚:“你不是说你连一个西瓜都吃不完吗?干啥买这么多啊,这西瓜也不一定放得多久。”

徐山看这老农实在,似乎自己不说清楚目的,这老农是不会卖给自己这么多的,便如实交待:“我打算把你的西瓜包圆了再自己卖。”

“你自己卖?你不是开玩笑吧,年轻人咱们可不熟啊,你要不买瓜的话就快点走,我还打算做生意呢。”

老农说着要撵徐山走,徐山这时候又拿出一张大团结:“三十块,租你的平板车用,剩下的钱买下这一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