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姬考使楚,铅汞之道 渭水。 两个白发老人稳坐钓鱼台,左边的衣着较为华贵,气质温润。 右边的气质神秘莫测,不可捉摸。 姜尚眼睛盯着水面,自顾自道:“昆仑为西方万族之首,戎羌视西王母为神,昆仑玄圃数万年未开放,诸族依然将昆仑当成圣地,若西岐能尊奉西王母,哪怕只是面子上,我们的工作会好做许多。” “可以。” 西岐一直是敬鬼神而远之,当然不是排斥鬼神,鬼神是客观存在的,这点不能忽略。 “这次朝觐,我准备亲自前去,我算过了,没有什么危险。”姬昌很是自信。 论卜算之道,当世没有一个是比得上他的。 “卜算无法算全,太危险了。”姜尚摇摇头。 卜算的对象修为越高深,涉及的事件越大,主体范围越广,卦象一般不太准,甚至会误导自己。 例如卜算一个凡人和一个人仙难度是不同的。又或是城池和国家,小规模的战争以及国战。两者对比的难度自然不必多说。 “帝辛这次亲自邀请,这次我一定要去。” 君主以想念自己为借口,臣子安能不去。 不去岂不是坐实了叛逆。 姬昌以仁德让四方敬佩。 依靠的就是仁德,这是与大商截然不同的治理天下的方式。 大商是武力征服,靠着强大的国力直接碾压,不管你心里愿不愿意。 因此商就是大邑商。周的国力只能是小邦周。 小邦周不能学大邑商,武力再强,能强的过大商? 只能走征服人心的仁德路线。 无论是只有一个城邦的小国,又或是千乘大国,姬昌一视同仁。甚至处理大国与小国的争端时,也不偏向实力弱小的一方,处理问题的手段让双方心服口服。 因此获得圣人的称号。 圣人是无暇的,圣人不会叛逆,因此他一定要去,就是在赌,赌帝辛不会杀自己这个天下闻名的仁德圣人。 若是杀了也无妨,帝辛名望大跌,西岐可借机起势,姬昌相当于是牺牲了自己。 见姬昌坚持,姜尚便不在劝诫。 “西边偏远,我们需要往中原渗透,崇国是拦路虎,拿下崇国,中原门户大开。因此需要周边势力帮忙,蜀国、庸国以及崇国周边各国都可以争取。”姜尚讲述着天下大势。 “楚国算是我们的世交,若交好庸国蜀国,甚至是溪国,会不会交恶楚国?” “南方偏远瘴恶之地,楚国影响不了大局。蜀庸才是我们要争取的,哪怕为此伤了老朋友的利益。” 联合西路各方诸侯,到时候足以与大商掰手腕。 楚国再强,隔着一个云梦泽的天堑,也难以发挥出十成十的威力。 想到这里,姬昌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说:“我派姬考访问楚国,加深一下双方的交流,以后除了通商,功法方面也可以互相切磋。。” 姬考是姬昌的大儿子,长子前去拜访他们,这给楚国很大的牌面了。 “嗯,差不多了。”姜尚对楚国不以为然。 君臣两人的聊天不像是君臣,反而像是朋友。 或者说古代君臣皆是如此,这个时代流行跪坐,臣跪君,君又何尝不是跪臣,双方是互相选择的,并不会你生来就是君主,人家必须服从。 西岐。 大城拔地而起,没有朝歌的华贵,只有庄严。 兵甲如林,旌旗蔽日。 天空中有羽人,有鸟首人。水中有鲛人,鱼首人,地上有长人、戎人、妖人、 各方异族皆在此。 西岐一看就让人有种忍辱负重,枕戈待旦的感觉。 这是西周千年的积累。 当年周人有自己的基业,但大商帝乙看到周人势大,与戎狄暗中勾结破坏周人基业。 古公檀父率领剩余的族人迁徙到周原,“务耕织、行地宜”,将基业发展起来。 到了姬昌父亲时期又恢复兴盛,帝乙又依依不饶,将姬昌父囚禁朝歌至死。 周人与商人的矛盾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即便周人现在就叛变,也有充足的理由。 夜晚。 群星照耀岐山。 周原地处偏远,但群星似乎隐隐有众星环绕之势。 山顶有万丈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