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东篱嘴里时不时发出的笑声里,胡彪等一行31人沿着土路,开始前进了起来。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走了差不多大半个小时、五六来里的路程之后,胡彪他们居然没有遇上任何的行人。 不过胡彪他们也不用担心,这一路走错的方向,还有赶不到地方了。 因为在出发后走出了两三里后,就在路边看到了一个烽火台,又或者用大明时期的说法,叫做‘火路蹲’。 这完全是一座用土垒起来的土台子,大概能有着二百来个平面的面积。 不仅四周有着一圈壕沟和围墙,上面还有一些低矮的土房子;升起了吊桥的入口处,有着着三个繁体字:遂远墩。 在离着地面,起码有着十来米的顶部,一个穿着破烂鸳鸯战袄的明军,探着一脸营养不良的脑袋,向他们一行人这边看了过来。 好家伙!要不是他身上已经严重跳色的鸳鸯战袄,这种明军的制式军装在身,胡彪还以为是一个叫花子了。 见状之下,胡彪对着那人大声的吆喝起来: “墩上的兄弟不知道如何称呼,我等都是去遂风墩报道的军户,不知道我们走错了方向没有?那里李哲此地还有多远,现在又是什么时候了。” 在这样的一句之下,那个明军以一种说不出古怪的表情。 打量了众人一会后,并没有见到同僚之后的热情。 嘴里开口后,才是用着一嘴山西口音的方言回答了起来:“叫我张三就行,你们现在走的没错,往前再走三个墩、十二里地就到了。 现在大概刚到申时的样子,天黑前完全能够赶到。” 闻言之后,胡彪顿时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哪怕他们明明知道以系统以往的尿性,安排下的第一环节任务,应该不会这么顺利的就完成。 申时,就是下午的三点嘛! 十二里的路程,大家加快一点脚步,应该是一个小时就能抵达,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然后,胡彪习惯性的用着现代位面漂亮话,对着那干瘦的汉子吆喝了一句:“谢了、张三哥! 大家今后都是一个马勺搅合食物的兄弟,有机会一起喝酒。” 说罢之后,也不说清楚有机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又继续的前进了起来。 然后在不久之后,他们就清晰的认识到了,哪怕是系统相对来说最容易的第一阶段任务,都不是那么的简单。 ****** 继续走出了三四里地的路程之后,胡彪他们首次遇上了行人。 更准确的说,是他们为了尽快赶到那什么遂风墩,纷纷都是加快的脚步,所以追上了一小队的行人 那是一群由十几人,结伴而行的小队伍;其中有男有女、有老人和抱着的小孩,彼此之间看样子都是熟人。 无一例外的,这些身上穿着有很多补丁的衣服。 身上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满脸都是风霜和惶恐之色。 在隔得十几米远的距离上,很有自来熟的杨东篱,就停下了与身边菜鸟的吹牛打屁,对着那一行人热情高喊了起来: “各位老乡,你们这是打哪里来,又准备去哪里去?” 在这样的吆喝声中,前面的那以行人纷纷都是停下了脚步,其中一个穿着青色长衫,应该是为首人物的老汉回头。 一边拱手为礼,一边在嘴里回答着: “回各位军爷,我们是东边高山堡谢家村的百姓;这不是鞑子自从独石口打进长城后,就大军四处抢掠么? 听说有平远堡这边鞑子的踪迹少些,我等特意前来投亲避难。” 一听这话,胡彪等众人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哪怕他们不是这个世界的土著,但是从这些人狼狈的模样,还有凄凉的语气,就能想得出他们是多么的不易。 于是胡彪完全出于好心,想着这一路上同行,多少可以帮帮忙抱抱孩子、提下行李啥的,嘴里说了一句: “我们去前面的遂风墩,大家不如一起结伴而行,彼此之间也好有些照应。” 哪曾想到,老汉和人群中的成年男女,却是在胡彪的这一个说法之下面无人色;老汉连更是双手作揖,嘴里忙拒绝了起来: “不用,不敢耽搁军爷的行程,请军爷们先走。” 说罢之后,急匆匆的带着众人退到了路边,好像很有一些担心害怕的样子。 看着居然是这一种反应,虽然一时间搞不清楚状况,胡彪只能是示意这众人继续前进,越过了这些逃荒的百姓…… 走出了几分钟后,本次才召唤过来的菜鸟。 前P
第53章 路遇(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