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笑里藏刀刀刀致命美人心计计计诛心?(1 / 2)

瑾月良缘 幽都婆婆 1132 字 2023-07-16

如果二皇子真的选择和大皇子合作,他应该会提前找大皇子商量对策。”顾望舒分析道。

赫连爵想了想:“如果他传递给细作的是假消息,他也有可能不去找大皇子。”

两个人都拿不定主意,一同看向顾乘风。

顾乘风稍作沉思道:

“不管他是否要与大皇子合作,都不妨碍我们将他要除掉大皇子的消息透漏给大皇子,大皇子得知这一消息,一定会对二皇子加以防备,到宫宴那日,到底谁才是渔翁,谁是相争的鹬蚌那可就不一定了。”

三个人商量过后,还是按照原计划采取兵分四路一对一逐个击破的策略。

只要派出人马将大皇子和二皇子盯紧,他们随时能掌握两位皇子的动向,以便随时调整计划。

三个人商量到很晚才分别。

太子回到东宫,立刻写了一封信,特意掩饰了自己的笔记,写完后交给暗卫,由暗卫神不知鬼不觉地传给了大皇子。

第二天早朝。

赫连桓明显感觉到赫连政看向他的目光警惕又凶狠,恨不得将他撕碎。

赫连桓装作不知,没有去理会赫连政。

他的眸中划过一抹不易被察觉的笑。

看来太子和顾家的人已经将消息传给了赫连政,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想要利用大皇子对付他?太子和顾家坐收渔翁之利?他们未免把他想象的太简单了。

他早就想好了要如何破他们设下的局。

这难吗?对于他来说不难。

因何不难?

因他熟读兵法?

不,熟读兵法的人多了,譬如顾乘风。

但为什么他能破顾乘风等人的局,而太子和顾乘风不能轻易破他的局?

很简单。

兵法最关键的是不是会背,而是会用。

顾乘风和太子会用吗?

毫无疑问,他们当然会,而且运用得非常醇熟。

兵法又不是什么秘密,无外乎《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研读同样的书,赫连桓所能做的就是,他们懂,他比他们更懂。

他们会用,他比他们更会用。

他们能做到,他比他们更能做到,做得更好。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

能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地研究兵法都是极度自律的人,赫连桓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的他“刀枪不入”,谁又能知道背后的他付出了多少辛苦。

这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的道理。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谁都会背,但不是谁都能融会贯通。

最后一句“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道出了只有随机灵活运用才能取胜,不是能刻板传授的,全靠个人理解。

赫连桓特别喜欢《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句话。

什么意思?

军争之所以难,是因为要把迂远曲折的变为通直便捷的,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

如果你面前有一条河,假设这条河宽度约为五十米,河上有一座存在安全隐患的浮桥,你是会选择花五分钟冒险走这座桥,还是会花一两个小时绕行百里到达河对岸?

当现实中真的面对了这样的问题,能够当机立断做出选择的定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犹豫不决,甚至冒险行事只为争得先机。

殊不知,争先的后果很可能会殒命,而绕远路花费了更长的时间,却能保证安全。

如果这个问题不够直观,那就去看看足球赛,没有人能从己方带球一路直线攻进对方球门。

道理谁都懂,但在带兵打仗中,往往都会选择“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线,因为近,近就代表用的时间少,用的时间少就能快速拿下敌人,其实这这只是美好的想象。

而赫连桓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打破美好的幻想。

为达目的,早早布局,一步一步诱敌深入,哪怕这个过程复杂又耗费心力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