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北方是高句丽,西方便接壤百济,南方和东方是大海,再加上倭国。
说是四面楚歌都不为过,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秋天就会直接亡国,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而新罗灭亡后,百济和高句丽就会分出胜负,胜者一定会平定其他两国,而最有可能的即使高句丽了。
一旦高句丽统一之后,那麻烦就大了。
那它的实力将会无可匹敌的强,如果一路向渤海,或者从北方进攻,就能直接进入大唐,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高句丽之前的实力就能抗住隋朝三征,一旦它统一了那还得了!
简单的分析后,众人就知道了高句丽的打算和计划,当即就有人提议道发兵。
“我等应当先发制人,覆灭那高句丽,不可让其肆意壮大。”
“是啊,无论是高句丽赢了又或是百济赢了皆是祸患!!”
“应当发兵保持此三分的局面,不可让他们统一,否则必会成为大敌!”
保持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分平衡的局面对大唐其实是最好的,一旦失去这个平衡,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百济统一,都会对大唐的辽东造成巨大的威胁。
要保持这个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援新罗,进攻高句丽,来一个围魏救赵。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且三个国家作为大唐的藩国,管教自己的小弟那叫天经地义。
并且大唐和高句丽有旧恨,出兵也是理所当然。
有人提议出兵,那自然就有人反对出兵。
“陛下,那高句丽可不好惹啊!隋三征高句丽,王朝破灭,要慎之又慎啊!”
“自三征之后,那高句丽修筑了长城,养精蓄锐,如今的实力恐怕更胜一层。”
“此去路途遥远,沿途补给不够,若是百济、扶余、倭国也一同参战,那将会面对多国兵力,恐怕胜算不高啊!”
“何不等高句丽和百济打的两败俱伤,我等在来个渔翁得利?”
“不可意气用事啊!陛下。”
众人虽然脸色同样很愤怒,但还有不少冷静的人,劝解道、
高句丽和唐朝的深仇大恨难以言表,但想出兵高句丽,按死对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是路途太遥远了,粮食补给消耗非常大,其次面对的还是多国的兵力。
所以要向击败对方,那必须要重兵,而重兵所带来的压力有兵员,粮食,一旦拖得太久就会就会重蹈覆辙。
路途遥远,补给线长,加上长城的阻碍,面对的又是四国兵力,想要覆灭对方这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将目光看向了李泰。
两人相视一笑,有了舰船,大炮这些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
而几人话音刚落,尉迟恭蹭的一下就站了出来,面色通红,眼睛如铜铃瀑出,喘气如牛愤怒道。
“尔等忘了么?当年那高句丽称我等为辽东粪土臣!?”
“尔等可曾记得,那汉人尸首相枕,泥路无落脚之地么?
“尔等还记得那高句丽,高筑起京观,任由汉人尸首暴尸荒野,被野兽啃食么?”
不少武将被这话一激,顿时群情激愤,纷纷大喝附议道。
“此等奇耻大辱,我等怎敢忘记!!”
“每每想起,夜不能寐!!”
不少的武将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被派镇守辽东,防止高句丽进攻。
而近百万隋人的尸骨摆满了道路,无人收敛,任由野兽啃食,更气人的是他们竟然筑起了京观。
于是李世民和他们商议请求收敛隋人的尸骨,虽然同意了,但从此就传出了辽东粪土臣的名号。
李世民等人当即怒了,但实力不够,只能忍气吞声,收敛完后将京观给毁掉了。
而高句丽的国王见李世民等人嫉恶如仇,就十分担心李世民将来会进攻高句丽。
竟然直接学者秦始皇,用俘虏修建了从东北的扶余一直到西南的渤海的长城,总长度高达一千多里!!
每每想到这,众人如鲠在喉,不知道该怎么言语。
尉迟恭一边说着,满眼怒意的瞪着,竟无一人敢和他对视,便伸手指着他们。
“按老黑读书不多,但也懂得什么是家国天下,什么是深仇大恨,你们一个个自诩读书人,难道连这些都不懂么!?”
被指这的人当即也怒了。
“若是我不懂,我怎会让陛下慎重,你可知道打仗可不是意气用事,粮草,兵员,武器···
再加上四国联军,一时之间根本那一取胜,若是拖得太久,重蹈覆辙!
大唐应该怎么办!到那我等非但无法雪耻,反而更加丢人。”
“不可能,若由我等出马,定能手到擒来,绝不可能再输的!!”
“哼,国公依然是高龄,家中都快四世同堂了,这有什么不可能!!”
“什么,这么说你是说我老了?”
但古代想要愈合伤口紧急情况的时候,又是再打仗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草木灰,量大管够。
所以伤口愈合后,草木灰,铁锈,箭头什么的都会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