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诸夏,提及秦国的强大,更多的是畏惧秦国虎狼铁血之师,若言对于秦国内的其它事物,完全是鄙夷的。 这一点……周清数年前遍观山东诸国,自然有所体悟。 这也算是百多年前商君立法以来,留下的一个缺陷,法制之下,庶民归于耕战,可以富国,将士归于战场,军功爵下,可以强兵。 又立下诸般规矩,对秦国百业进行各种各样的规定,对商业、农业等更是如此,果然耕战之人去经商,谁来提供粮草辎重。 重农抑商是正确的。 这一点就算是在后世,也是一样,没有农业,一切都是虚妄,吃都吃不饱了,还搞其它的,完全没有可能。 总之,法制贯穿一切。 这一点也没有错。 可……法制之下,对于百业的规定与限制着实有些多,再加上秦法的苛刻与严刑,百业之人更是不敢逾越。 否则,按理说,一个国家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余百业也会快速发展的,然……秦国之内较之山东诸国,还是在这方面差了好远。 “武真侯所言,却有些道理。” “这一点,寡人闲暇之时,也有思忖,然……大业未成,诸般难就。” “且……武真侯之言,是否有违商君之法?” 王弟所语,自然不会有所谓私心,秦王政琢磨一二,轻轻颔首,还是有些道理的,只是,秦国现在之所以强大,便是因为现行的诸般政策。 耕战以富民强国! 若然有改,国祚如何? 何况,三代以来,诸般法不足参照,秦王政自觉即将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之局面,自己身为秦国之主,宁可缓一步,也不能走错一步。 走错一步,就意味着万劫不复。 韩非之《韩非子》一书中,给予自己诸多参考,故而,自己非常欣赏韩非,觉得对方是可以辅助自己建立一个恢宏国度之人。 奈何,其人家国血脉深重。 自己身冠礼亲政以来,将吕不韦所行之法裁撤许多,缘由便是不利于同山东诸国最后的交战,但……不可否认,吕不韦之策,也有可取之处。 可商君之法更合大秦一天下,百多年来,大秦锐士诸夏畏惧,大秦府库,充盈连绵,自己也想要秦国变得更强大,变得更好。 惜哉,并无一个统一的思路,若然小改一二,并无太大作用,如今,王弟提及这个话题,秦王政叹息一声,此事颇难。 上古三皇五帝,近古三代王朝,无一可为自己所用。 “哈哈哈,大王颇喜《商君书》,精研商君法,玄清亦是有感,商君其人,堪为乾坤匠才,普通之身,内蕴扭转乾坤之力。” “昔者,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其后,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轩辕、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玄清所诵之言,大王可熟悉否?蒙毅可熟悉否?” 周清执案前一酒樽,一饮而尽,而后一礼看向上首,口中缓缓古语而出,王兄之所虑,其实周清能够猜到是什么。 也正是因为猜到是什么,才觉得王兄之艰难。 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陌生局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借鉴,没有一位如同商君那般的大才可以定下乾坤之力。 是所谓之艰难。 一言数百字,字字铿锵,清晰而又清凉的回旋在偏殿之中。 “武真侯所言商君法也,为商君觐见孝公论道之语。” “期时,同大夫甘龙、杜挚等论辩,折服诸人,商君之法遂行!” 蒙毅身为郎中令,对于秦法之法自然了如指掌,大王颇喜《商君书》,对于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