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七日正午,京郊,四匹马正往城门方向而去。 此行虽未途径青溪山,但来到京郊时,杜雪衣和李征鸿仍不经意又提起了离魂之事。 “好不容易找到了离魂规律,却没什么用处。”杜雪衣语气中带着些懊恼。 李征鸿笑:“怎会没用,上次你不是还靠离魂找到了私兵?” 杜雪衣撇撇嘴:“可现在他们在陇右道,又不在京城。而且一月只有一次,还只能看得到那两块小地方,有什么用?” 此前二人关于离魂的记忆俱是模糊不清,难以拼凑完整,他们花了许多功夫,也仅仅总结出了发生时间是满月之夜。直至入宫那夜,在国师招魂铃的刺激下,离魂时的记忆才渐渐清晰起来。 据此,二人在之后前往南境的路上,理清了其中规律——除了时间为每月十五之外,还需要一个引子。 杜雪衣的第一次离魂是在七月十五中元夜,林家寨守寨大战当晚,那时她正在山顶的小山阁观战,忽然一阵风吹响了檐角铎铃。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青溪山,枫华公主携其女儿,与杜相和张闻京一道,来到杜雪衣的坟前祭奠。期间枫华公主之女跑起来,腰间的铃铛清响,刚好与铎铃声遥相呼应,因而促成了第一次离魂; 第二次是八月十五中秋,那夜杜雪衣与夏橙刚到烟州,望见烟州城绚烂烟火的瞬间,她仿佛置身于京郊青溪山,窥见了京城中秋夜的璀璨烟花; 第三次则是九月十五,同样在烟州城,李征鸿大破梅阵并杀了梅大,原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不防杜雪衣的噬心之蛊突然发作。昏迷之际,李征鸿情不自禁喊了一声“雪衣”。好巧不巧,其时恰好路过杜雪衣坟前的叛党成员宋蒙,也咬牙切齿地喊了一声“杜雪衣”。两声“雪衣”相隔万里,却遥遥相应。杜雪衣也因此“亲眼”见到了自己的墓碑被砸裂的一幕; 正月十五上元夜,淮州京城两地的烟花同时绽放之际,杜雪衣看到了远方的李征鸿——他来到自己的墓前,点了一盏花灯; 最近一次,是在三月十五。这一次,杜雪衣甚至在无意中,借着张府外的马蹄声,刹那间离魂到了同样充斥着马蹄声的青溪山中。最后,她凭此救了从冀州逃到京城的阿莲,也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私兵。 李征鸿亦总结了他每一次离魂的情形,其规律也大致如此—— 每一次离魂的触发,需得是二人的灵魂与尸身两地,同时响起相同或相似的声音,以此为引,方可实现。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二月十五花朝节那夜,众人在院中苦等到天明,却依旧无事发生。 为了验证此推断,二人还特地做了试验:李征鸿在半路写信告知柯为和,让其在四月十五那日,确保保国寺和青溪山杜雪衣坟前的绝对安静——果不其然,当晚两人并未发生离魂。 五月十五日晚戌时一刻,柯为和在保国寺摇起铃铛,与此同时,众人回来的路上,夏橙跟着二人的指示震响国师赠的铃铛。不出所料,只李征鸿一人离了魂,还见到了保国寺中的柯为和。 “虽然看似好玩,但我还是要提醒二位,特别是玉小姐。”爱管闲事的林大夫在后面听得二人谈及此事,当即策马凑上前,再次发表起长篇大论来,“虽然我不懂得其中奥秘,但俗话说巫医不分,道理应该大差不差。魂乃立身之本,魂离体是极为伤身之举。寻常人或可勉强受得住,但玉小姐,您如今......” 林大夫的话还未完,就被杜雪衣坐下尺素扬起的尘土生生给逼了回去。 “雪衣。”李征鸿与桃夭紧随其后,“你每次都这样。林大夫说的也不无道理,不是吗?” “我知道,但就是听着烦。”回头见林大夫被远远甩在后头,杜雪衣这才放缓了速度,懊恼道,“要我说,当时不就该告诉他。” 要知道,这林大夫看上去口无遮拦,但心中其实跟明镜一样,十分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口风紧得很。不然也不会和林婆守着这么多年的秘密无人知晓。 反正一起到京城,就是一条船上要同甘共苦的战友了,二人索性就同他讲了此间所有的事情。 虽然乍听时震惊不已,但林大夫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故事”,毕竟自己引以为傲的毒药“陨霜”下,竟有人能毫发无伤。比起让他怀疑自己极为自负的医药之术,显然是前者更容易接受一些。 不知不觉间,四人已到了城墙脚下。 只听得城中隐隐传来唢呐声响,乐声慷慨悲壮,即使所隔甚远,但声响所到之处,草木皆为之悲恸,山河尽为之失色。 杜雪衣和李征鸿心中一紧,不约而同加快了速度,原本落在后面的林大夫和夏橙见之,赶忙扬鞭跟上。 越靠近城门,唢呐声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