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有修改)(1 / 4)

第二天一大早,赵承华和她女儿就到赵家了。

苏立秋打理好出来时,王小草正坐在堂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厉眉怒目的盯着赵承华瞧,而赵承华对此习以为常,怡然的扫着地。

看来是昨天晚上的火气还没消呢。

昨晚,仗着大哥发话,赵承华艰难的从王小草手中掏到了钱,又为了几张票差点呕心沥血,最终以王小草被气得个半死结束了这场母女纷战。

不过,也幸好有赵承华,要不是她,苏立秋差点就忘了——在七十年代,没有票,单凭五十块,啥都买不了。

王小草属于不说不给的人,到时候一群人进城,只有钱没有票,还得空手回头。

见苏立秋出来,王小草脸更臭了,暗自嘀咕了一句“两个讨嫌鬼”,又怪声怪气道:“快走,挡着我们摆桌子了。”

意思是他们要吃饭了,没她们的份,快滚蛋。

苏立秋不准备搭理,喊上赵承华他们就要出门,她们说好了到镇上过早的。

然而,赵承华没忘哄她妈的:“妈,我们先走了,回来给你带县里国营饭店的红烧肉啊,这些日子农忙,您辛苦了,是得吃点好的了。”

闻言,王小草眉开了:“真的?”

看赵承华点头回应,她眼也笑了:“哎呦,还是我大囡好,那我在家等你啊!”甚至还殷勤的陪她们出门,并目送了好一会儿。

见此,苏立秋感慨:到底是亲妈,舍不得她生气,也有心思哄她,王小草也听哄。

赵承华以为她是惊讶王小草的态度转变速度,柔声教道:“大嫂,其实只要摸准妈的脉,妈还是很好哄的,不会太磨难人......”

看她小妹就知道,妈这么吝啬的人,都能被哄得年年给她做新衣,做完就后悔,但下次还做。

如若不是上面还有哥姐压着,家里钱和布票都不够小妹造的。

大嫂以前就是把妈抬得太高,自己放得过低了,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顾自己身体作死的干,干多了,谁的活儿都接过来。

现在摔了头,胆子大了些,却又似乎进了另个极端——活儿不沾手了,还把妈当成了空气,任妈说嘴,她不喜不怒,不动如山。

这样亦是不行的!

大哥毕竟是妈的儿子,即便以后大嫂随军了,也不是脱离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能舒服的相处才更好。

苏立秋明白她的好意,认真听着。

这里毕竟不是二十一世纪,她没有办法独来独往,那就需要适应并融入这个世界。

......

说着话,时间过得很快,四人走了不一会儿就到镇上了。

赵家村归属原阳县,在整个县内属于不偏远地区,离镇上也近。

村里的人去县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天早上,花一分钱,坐村里安排的驴板车去县城,大概四五十分钟,包下午回,那天王小草带赵继中去县里就是选的这个。

另一种是走到镇上,坐公共汽车去县城,走路十分钟左右,坐车不超过二十分钟,票价也不贵,两分钱,舍得且赶急的人就会选这个。

板车太颠,顾虑苏立秋的身子,四人便选了第二种方式,正好在镇上买几个包子吃,如果碰上供应肉包就更美了。

到镇饭店时,店里很空荡,没几个人坐着,只有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服务员守在外面,见到四人,准确说是赵承华,她一惊,欢喜迎出来:“华姐,你终于来了,我正等你呢。”

“英英,今天周日,怎么人这么少?”赵承华笑问,又怕苏立秋不认识,向她介绍:“这是英英,六表叔家的女儿。”

苏立秋确实不认识人,对那个六表叔都没什么印象,只跟着叫:“英英。”

两个小孩儿早就熟练叫人了,还得到了一块大白兔奶糖。

“嫂子好。”而对着苏立秋,英英就不热情了,勉强问了声好,继续跟赵承华说话:“华姐,可不少人呢,今天店里供应肉包子和猪肉粉,大家都抢着来买了,才这么快的,我也刚歇阵儿,就等你了。”

说到这儿,她悄默默凑到赵承华耳边,欢快说道:“华姐,幸不辱命,给你抢到了六个包子,四个肉的。”

赵承华嫣然一笑,也低声道:“谢谢英英啦,华姐现在把钱票数给你。”

“好。”

等付了钱票、拿了包子,四人就挥别英英去坐车了。

在路上,闻着肉包子的香味,四人都没忍住,各自分了后,开始埋头狂吃。

包子热气腾腾,拿在手里还烫手,很软很白,应该是用纯白面做的,难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