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自己临时编的,没有任何书本或专家说过这个定义,我也懒得去找相关定义,反正我自己就是这么理解,和法条、法理是有区别的,不要以为法学生说出来的就一定是对的。 其实,除了行为可以投机,心理也可以投机,知道不? 心理的投机,我给出另一种定义。 做任何事情,喜欢用小的代价,获取更高额的回报,就属于心理投机。 举个例子,我前面说过很多高中和大学学习的事情。一番侃侃而谈之后,读者感觉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我的惋惜吗?没有,相反,可以感觉我有一些骄傲和自得,我甚至开心到,都把他们写了下来,为什么? 因为我的行为符合我投机的价值观。无论是高中也好,大学也好,我虽然没有获得太高的成就,但是我付出的比别人少,而我获得的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比别人要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写我高中经历的时候,特别把学习委员的例子挑出来,因为这件事让我的内心很爽。 高中的我,逃课,打游戏,考古,考试考班上倒数第二名,和倒数第一名是加座的同桌,别人都在学校上晚自习,就我一个人不上,放学就回家,想学习的时候就学习,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打游戏。整个高中,我付出了多少?就这么胡乱的学习,最终的结局也和学习委员差不了太多,甚至可能就高考这件事而言,结果比他还好,这可就让我爽了。所以,高中生活,是我投机心态的第一次集中体现。 到了大学也一样。大学的时候,虽然我确实比较乖,上课都按时去上,没有逃课,没有乱玩,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在最基本的事情以外,我并没有做过什么特别付出的事情。我每天在家自习法律专业了吗?没有,我天天打游戏。我去图书馆了吗?去了,但都是去看《坦克装甲车辆》和武侠小说的,就没看过什么本专业的书。我认真准备论文了吗?没有,我是把各个媒体和专家的观点糅合在一起整出来的论文,原创内容根本没多少。所以,大学的我,一样付出的很少,最终的结局,我还是和别人一样,顺顺利利的毕业了。不,不能说和别人一样,我至少超过了一半人,因为我们班至少有一半人,没能顺利毕业,不是毕业证拿不到就是学位证拿不到,这些同学里面,比我努力,比我付出更多的人大有人在。 通过高中和大学的这些事情,让我心里暗自觉得很爽,进而形成了我投机的性格。 事实上,走上社会之后,才发现,投机,是无法取得事业成功的。残酷的社会会告诉我,投机没有用,社会看的是硬实力。不过话说回来,走上社会之后我投机的事也不能算少,很多事情还很有意思,后面也会说。 而我女儿的价值观和我就完全不一样,这才是有意思的地方。 还记得上一期最后,我女儿对我大学毕业,没有考过司法考试的第二点评价吗? “老爸,你说的这么多客观的理由,不成立,比你困难的人多得多,很多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还没爷爷当年好呢,为什么他们可以考上好大学,也考过司法考试,而你不可以呢?” 女儿的这个观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她和她老爸,我的世界观截然不同,甚至有所冲突,我都有点疑惑,我是怎么教出这样的女儿的?是不是我亲生的啊? 开个玩笑,事实上,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仔细回忆回忆,我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女儿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这个社会教她的。 今天的社会,和我当年的社会不一样了。 我当年的社会,是刚刚开放的社会,机会和漏洞很多,而今天的社会,是发展成熟的社会,投机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仔细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涵义,大家就会明白。 社会在进步,进步体现在什么方面?人民越来越富裕,技术越来越发达,军事越来越强大,对不对? 这些确实是社会进步的一些方面,其实,还有另一些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进步,比如说,社会越来越公平。 可能会有个别对社会不满的人不认可这个观点,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就拿我写到现在的学生生涯,和我女儿的学生生涯来比较,就能体会到这些进步与变化。 在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高考志愿是先填好,然后再去考试对不对?正是这样的规则和制度,才会给我这种人投机的机会,也才会出现我们班学习委员的悲剧,对不对?在考试之前,学习委员怎么能知道他高考的时候发挥如何?他未卜先知吗?他怎么才能客观的填写合适的志愿? 如果换做今天的高考制度,在学习成绩出来之后,再让学生填志愿,会出现我们学习委员那样的悲剧吗?不可能的对不对?或者说,几乎不会出现,大家都会对自己的成绩有个客观的认识,投机成功、悲剧上演,都不会出现。 以此类推,扩展到整个社会层面来看。 今天这个社会,想要创业成功,是需要你有真才实干,有真实力的,你要真的能搞出芯片,搞出新的算法,搞出新的技术,才有成功的可能。今天这个社会,要想复制上个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那些财富故事,有多难? 那个年代,你不需要懂空调,不需要会生产空调,你只需要抓住信息差,资源差,搞空调贸易,就能富甲一方。 那个年代,你不需要懂芯片,不需要会写程序,你只需要抓住信息差,资源差,搞电脑组装贸易,就就能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