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会战打响的六天里,怀仁报和怀仁广播站的记者向《怀仁报》、《英城晚报》、《吉林日报》、《怀仁县广播站》、《英城广播电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投送了稿件。 《秦书记参加十家子秋翻大会战》的报导两天后就在怀仁县广播站播出了,因为记者可以通过公社广播站向县广播站直发现场录音。秦书记的声音在各广播站的怀仁新闻栏目中,响遍了各公社和大队。红梅也将其录制下来后,向参战的拖拉机手们反复播放,起到了很強的鼓动作用。 同题目的报导四天后才在《怀仁报》上发布,因为《怀仁报》是周刊,能在四天见报已经是最快的了。报纸上刊发了一组照片,既有彩门下各位领导和秦书记讲话的场面,又有拖拉机手们欢呼的场景,还有十家街百姓及各大队领队的身影,报纸在于家窝堡男女老少中传阅起来,百姓们都为在照片中露了脸的人祝贺,象他家办了喜事那样的看待。 因为那时信息传输很落后,第6天才在《英城晚报》上见到通迅稿,那是《怀仁报》编辑部向地区报和省报发的稿件,照片和文字都减少了。 但是,云鹏却接到了奶奶打来的电话,说她在报纸上看见了他。那个年代能上报纸都会被亲戚们保留起来,做为向邻居炫耀的资本。 和记者不一样的是农业局的笔杆子牟振宇,他写了一篇长篇通迅《女知青日记》,竟先于《怀仁报》编辑部的投稿,于第六天在省报的第四版发表了。 这篇通迅有3000多字,报纸上的通迅一般都在1000字左右,2000字以上的都视为长篇通迅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才3200字左右,《县高官的榜样焦裕禄》也没超过4000字。 牟振宇这篇通迅借了刘研的光,他和刘研住一个屋,刘研把他和柳维嘉的交流都跟他说了,他便以了解科学种田的名义,从柳维嘉手中借来了她的《实验日志》,以日记体,经过润色,写出了这篇通迅。报纸的第四版是文艺版,可能编辑觉得这个题目能吸引读者吧!便发表了。 因为有《实验日志》,通迅中把柳维嘉种试验田的事写得十分生动,并有许多科学种田的术语。这篇通迅一发表,被省农科院党高官唐传看到了。 省农科院就在怀仁县的公主镇,这个公主镇不小,有10万人口,既有京哈铁路穿连,又有国道102线通过,还有一条小河横贯东西,是一座风景秀丽、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又很強的甲级镇,街区面积有半个英城市区大。 小河把镇子分成河南、河北两大块,铁路又把镇子分成了铁南、铁北两个区域。 铁南是工业和商业区,铁北是驻军和文化区。这个区域驻扎着空军机场、空军医院、陆军一个团、炮兵某部高炮营等4支部队;还有省农机专科学校、县师范学校、县一中、县朝鲜族中学、铁路中学、镇六中、城郊中学和县朝鲜族小学、铁路小学、镇站前小学、育红小学、城郊东风小学等11所学校。 省农科院座落在铁北三道街,大门对着火车站,门前的路被取名为科研路。 唐传不是科研工作者,是一个老红军,曾在延安时期的359旅当过连长,后随105师渡黄河奔赴胶东抗日前线,又随四野入东北,在抗美援朝战场负伤后转业到地方,是一个很有资格的老革命。 他转业时已经是师级干部了,可以留在省城工作。但是,1959年组建省农科院时,他毅然选择到县城居住,当上了院党高官。 省农科院占用了许多俄式建筑和日式建筑,设了农业、畜牧、果树、农机等四个区域。农业区域又设立了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小麦等研究机构,省原种繁植场隶属于玉米研究所管辖。 唐传看到了通迅后,便找秦书记寻问这个女知青的下落。秦书记便向他介绍了柳维嘉的情况,并借机提出了吉麦737和吉荞7211的原种繁育问题。 做为南方人的唐传,始终把水稻良种繁育当成了重要一环去抓,他认为,解放这么多年了,不仅要让百姓吃饱,还要让他们吃好,吃好就应该多种水稻和麦子。他对朗布开发水田十分称赞,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对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却不太赞成。 他也理解怀仁县减少小麦种植面积的作法,知道小麦的产量不尽人意,也知道东北要肩负着全国人民吃饱肚子的重任,没有对下达玉米种植计划而出面阻拦。但是,他从这篇通迅中得知小麦加荞麦要比玉米产量高时,便兴奋不已了。 当他知道柳维嘉是省农研系统五七干校学员柳青之的女儿,在替父亲搞两麦实验时,便和秦书记去了原种繁植场见柳青之。 柳青之告诉他,这里只有50垧原种繁殖面积,年产吉麦737原种8万斤,吉荞7211原种4万斤,只够种2600垧地的,可年产64万斤麦种,所产麦种只够种2万1000垧麦子,满足不了全省需求。 唐传问他:“你生产原种的种子有多少?” 柳青之说:“我这50垧地,有10垧地在种祖宗代原种,只够维持这50垧地的。” 唐传果断地说:“这50垧地你全种祖代原种,把二代原种都移到你女儿那去种!” 柳青之羞愧地说:“我这现存的二代原种只有3000斤了,其余的都被调到各地区去了,这些只够种100垧地的。” 秦书记说:“这3000斤我全要了!马上拉到你女儿那去,她那还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