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无人机,市区内的交易不用一小时就能完成,唯一需要等的就只是卖家那边准备好。 陈远在经商方面没太多头脑--倒不是说他想不明白里面的弯弯道道。 只是他习惯性的会将双方的情况都进行考虑,然后得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但实际上呢,现实的交易中,对方不会说实话,你考虑的这个最优解本身也就不是最优解。 于是就只能提出邀约,得到答复,然后继续调整,最终逼近真正的最优解。 反复改变和调整数据的过程,让他觉得有些厌烦。 况且就算双方都老实交代了情况,对方也可能会因为贪心之类的原因产生其他想法,导致最终很难达到真正的双边最优解。 当然,说了这么多冠冕堂皇的话,最终实际表征就是陈远日常网购东西从不讲价。 实地去菜市场之类的地方买东西也不会降价,被陈母称之为不懂勤俭持家的男人。 所以当他看到宋新表示他没有什么代价就买下了这些材料的时候,他是有些震惊的。 别的不说,现在他搞到这批高质量的钕铁硼之前市价可是几千块一公斤! 按照宋新给他指示去收取的这批材料,足足47公斤包括钕铁硼磁体、控制电路板、发射天线等等部件,市价可以轻松突破二十万! 对方就这么送自己了? 陈远看着无人机起飞,心中也是一阵问号--虽说最近的变故肯定会导致物价发生变化。 但这种程度的价格波动,好像故事不少。 不过想这个也没用,陈远只关心材料能不能到。 现在可以先加工一些力学构件。 乌漆麻黑的环境是比较难动手,但还不至于什么都做不了--无非就是打手电筒。 而电动工具用不了,钳工的手艺就显得更重要了。 陈远收起手机,戴上口罩,走回了钳工台。 一直依赖老李进行机加工也不好,该学的技术他还是要学的。 一旁的李灵阳举着手机,给他俩进行打光。 车间隆隆作响,天空中同样传出低沉的雷声。 大雨来到第九天,天空中云雨层终于出现了雷电。 似乎预示着人们的处境会变得更加糟糕。 ...... 谭星城郊外。 长时间的大雨让绝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泥地,继续往后发展很可能变成沼泽。 高速路已经被完全封锁,但雨雾中还是偶尔能看到专门做过防滑调整的汽车驶过。 现在还在上面跑的,大多都是地质勘探、水利勘探、气象勘探之类机构的专车。 他们的目的是探明并监控周遭地质环境的变化。 车子一路驶下高速,然后延伸到各个低级别的道路上,延伸进那些偏远和比较危险的地区附近。 没人知道上面要这些数据干什么,但他们都知道重中之重,以及最危险的工作在什么地方。 谭星江,横穿谭星城的降水,往年水位低,流量正常。 但随着雨水天气到来,上游降水却有可能导致其水位暴涨,甚至淹没处于江中的小岛。 现在的情况就更为严峻了,江水的上下游都在降水,在第九天末尾,江水就已经完全淹没了江中小岛,并且朝着两岸扩散。 曾经孕育这座城市的江水在此刻就像一枚定时炸弹。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连续降雨中,人们只关注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而现在,他们对此感到恐惧。 车子停在路边,两个男人带着监控着仪器的数据。 年纪较长的那一个,看着远处的隐约可见的山丘,习惯性地把手伸向了衣兜--这是他的习惯。 地质测量是个枯燥的活,他习惯在把仪器固定好后来两根。 不过今天不行。 叹了口气,他走向了还在忙活的年轻人:“小王,搞定了吗?” “刘工。”小王直起腰来笑了一下,但雨雾中没人能看清他的笑容,“情况还不错,虽然地质有些软,但短时间应该还能支持通行。” 小王拔出了土壤硬度计,记录着上面的数据。 刘工看了一眼,确实没什么问题。 “路上记吧,我们这边工作还很多。” 说着刘工把手伸向了嘴巴--伸到一半才想起来,自己可没抽烟。 真是忙糊涂了。 测量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土壤硬度变化相对来说安全许多,所以他们要跑好几趟。 不像那些测量山区和水道附近的人,那可造老罪喽。 两人坐上车,系好安全带,刘工看着天空,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小王,你说这东西可以用无人机测吗?反正也就是把东西塞到土里。” 小王愣了一下,思考一下说到:“但是塞和取得过程还是有些注意事项的,光无人机做不到吧?” “也对,最好改进一下测量仪或者无人机就好了。” 小王看到刘工这认真的样子,打趣道:“刘工,你这是灵感来了要搞点发明?” “嘿,你小子,别看我现在这样子,当年我也是个大学生呢。” “是是是,是我给大学生丢脸了。” 小王笑了笑,不过心里也知道以前的大学生含金量是高一些。 这其实也挺奇怪的,为什么聪明的人活了这么长时间,终点好像和自己进入社会的起点差不多。 车辆启动,车子缓缓驶动。 砰! 只是车子刚走,一个急刹车搞得小王差点没撞到副驾驶台! 还好速度不快,不然这急刹车怕是要把安全气囊给搞出来! “怎么了?车子抛锚了?!”小王晃了晃脑袋,紧张地看向刘工。 后者只是紧张地看着前方-- 小王顺着刘工的方向看去,只见灰蒙
第24章洪(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