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嫌疑(1/2)(1 / 2)

众星之子 罗三观.CS 1055 字 2023-06-17

时间胶囊的转移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没有引发大崩溃发病率的大幅变化。  好不容易回到学校,穆知然又重新投入到了艰难的实验过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实验过程中,陆沉发挥了比以往更大的作用。  “你看这个数据,差异性还差一点。”陆沉现在每天的最主要工作有两项。除了搬运协调来的样本以外,还得和女朋友一起分析今天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紧急扩建的冷冻库还没有完成,每天的样本只能由陆沉从生科楼里用手提冰箱拎到物理所来。小摩托还扣押在综合调查局里没放出来,穿越鹿山的几条有轨电车也没完全恢复正常运行。但好在学校外面的社会公共交通还在。于是,陆沉每天都得先蹭车到生科楼,取了样本再往东阳湖畔跑。出了校门左转上轻轨站,坐一个半小时到中央大学东南门,穿过还在重建的学校围栏,最终抵达物理所。  反正每天都得累个半死。  不过,这样的工作换来的成果也足够令人满意。连续分析了四次样本之后,陆沉和穆知然得出了一个令人有些震惊的结论。  大崩溃患者的脑组织样本里,锂原子外层电子的自旋方向全部为下旋。没有例外——全都是下旋。  这个发现让两人顿时精神了起来,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一般来说,量子纠缠的特征之一就是“诡异”,你永远不知道制备出来的量子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的什么量子纠缠在一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量子的状态是随时变化,且难以统一的。  但人脑样本中,所有的锂元素外电子均为向下旋转。这只能说明,这些电子可能和某个极其强大的集合产生了纠缠。  “量子力学有一个延伸的学术猜想,或者说为了统一差异巨大的宏观物理和微观物理,李奥纳特教授在欧拉公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理论。”穆知然解释道,“这个理论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是由高纬度的弦扭曲波动,并且最终投射在三维世界上的坍缩的影子。”  陆沉毫不犹豫的评论道,“这玩意听上去就和宗教传说差不多。”  “确实差不多。”穆知然摊手说道,“但它至少给出了一个答案,并且拯救了成千上万理论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广义相对论下,空间平滑连续。但微观角度下,时空中时刻发生着剧烈的量子涨落。这两个观念在适用尺度下都没有问题,但相互之间却存在着极其巨大的差异。”  “支持弦理论的物理学家们都是强迫症,他们不能容忍世界被分割成如此鲜明的对立面。”穆知然伸了个懒腰说道,“为此他们甚至可以接受二十六维空间里,有一根像是橡皮筋似的不停抖动的能量弦。”  “那你怎么看?”陆沉好奇地问道,“你也觉得有二十六维空间,而且还有一根橡皮筋?”  “我对这种无法证伪或者证实的理论没感觉。”穆知然摊了摊手,“但这个理论有似乎可以从某种角度来解答我们遇到的问题——这种异常的量子纠缠可能和二十八维空间里的那些橡皮筋有关。”  用弦论去理解量子纠缠态的推导过程非常复杂,穆知然觉得陆沉大概能听懂,但是她自己讲不明白。于是,穆博士发挥了自己一贯的“凑合凑合”的能力,用“琴弦共振”比喻了一下这个情况。  “就像是两根琴弦,它们虽然长度不同粗细不同,但在足够大的声音的影响下,两根琴弦都会发生振动。”穆知然努力解释道,“尽管在现实世界里观察,这两根琴弦的波动差异巨大。但是在二维世界中,它们的振动看起来却会非常相似。”  量子纠缠态的制备本身是不算太难——从实际操作上来说难度不高,只要在尝试次数和实验规模上下下功夫,总是能够实现的。  但是成千上万个量子同时维持纠缠态,在绝对理想的情况下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放在人类大脑这个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干扰太多,可能产生纠缠的电子也太多——锂原子的外层电子几乎不可能自发维持在纠缠态下。  因此,穆知然才用了“很大的声音”来做比喻。或许,真的是二十六维层面上发出了一声巨响,才会导致这些人的脑中锂元素外电子发生了纠缠。  “其实,不一定是全部电子都发生了纠缠。”听完了自己女朋友的解释后,陆沉决定抬一下杠,“可能只是第二层上的上旋电子发生了纠缠?”  “不可能。”穆知然摇了摇头,“第二层上有两个电子,如果不是两个电子都处于一个大型系统的纠缠态下,很难解释它们怎么能违反泡利不相容原则。”  “那就两个?”  “两个电子都在纠缠态下,和它们距离这么近的第一层电子凭什么不会被影响?”  “因为它是单身狗?”  -----------------  这天是没法聊了。  陆沉自己完全没有打算去找几本和弦论有关的书籍来学习一番的想法,毕竟自家的穆博士都说了“这个很难”。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他迅速放弃了“学一下弦论”的念头。  但是,实验是要做的。穆博士提出的“巨大声响”似乎是一个非常有可能的解释。  一个外界扰动发生后,部分人类脑子里的锂原子外电子开始处于纠缠态……那这个扰动肯定发生在大崩溃第一次出现之前。  考虑到这个扰动对最少四十亿人都产生了致命影响,它的强度绝对不会太小。并且,这个扰动应该至今仍然存在——否则也无法解释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