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醒过神来,兄长已经坠入池中,如飘萍一般浮浮沉沉,情况十分危机。
他知道他应该迅速跑去找人来将兄长救起。
可是他故意走得很慢很慢,就像那日一步一步走上万级白玉砌成的台阶,而高居于上首的,是与他长着一模一样脸庞的兄长。
直到他快要到达目的地,他开始焦急地大喊,他的泪水也随之留下,他喊:“不好了,皇兄脚滑了,跌进莲池里了,你们快救救皇兄!救救他……”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十三岁的小宫女玉娉看在眼里。
她自知是个卑贱的小宫女,可是她对高高在上天人之姿的太子殿下,怀着一份不该有的少女心思。
于是她看到太子的身影,不自觉地便跟到了御花园中来。
太子殿下贪玩,想要去够那支莲蓬,可是他身长不够,几乎半个身子都垂在外面,她提心吊胆,连呼吸都不由得屏住了。
可是,太子还是滑了出去,可比这更令人惊悚的是,她竟然看到二皇子送开了那双本该护住太子的手。
她几乎要尖叫出声来。
可是残存的理智告诉她,不要这么做。
她看到二皇子离去的背影,她才敢将捂紧嘴
的双手放下,大口大口地喘气起起来。
她疯了一样的去找人,不停地向他们求救。
等到她带着人赶到莲池,才终于得到太子已经被救起,暂时性命无虞的消息,她终于送了口气。
被救起的宁王感染了极其严重的风寒,几日里高烧不起。而先帝原本自那日起寸步不离的守在兄长身旁,手足情深为人称道,如何劝也不肯离开。
最后还是因为滴水未进粒米未进,实在撑不住才被宫人搀扶下去歇息。
可这一幕在玉娉看来全都不过是伪装罢了。她是那日太子落水的唯一目击证人,但她深知自己现在不能说出真相,不仅没有人会相信,反而还会给她招致杀身之祸。
毕竟谁会相信呢?自小敬重兄长的先帝不仅在太子失足落水之后痛哭流涕地恳求宫人挽救兄长,还在兄长被救起来之后时时刻刻守侯他。
玉娉知道,她只有活下去,想办法接近太子,并且取得太子的信任,才能把这个真相告诉蒙在鼓里的太子。
于是在先帝因为身体招架不住而离开了东宫之后,玉娉想尽了一切办法争取照顾太子的机会。
她的出身其实不差。她的父亲甚至登上了
前朝礼部侍郎的位置,只是不幸被卷入一场朝堂之争,而她的父亲成为了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
族中所有男丁被斩首示众,女子被发配为宫女。
母亲承受不住巨大的变故,在父亲被斩首后不久便也离开了人世,临走前,给她留下了一枚玉佩。
玉娉没有办法了,她只是个最小不过的三等宫女,如果不用财力收买东宫的管事嬷嬷,她连走进东宫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去照顾太子了。
她心一横,拿母亲最后留给她的玉佩做了交换,换取了一个能站在太子身边随侍的机会。
不过等到真的照顾起了太子的饮食起居,她却愈发忧心如焚了。因为太子已经连续五日高烧不断,太医实战了百般手段,都是能让他的烧短暂的退去,而后又卷土重来。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尚且年幼的太子要夭折于这场高烧时。终于,在第七日的时候,太子的高烧退去了,他醒了!
只是,醒来的太子完全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对于任何事物的反应都比从前慢了半拍,全然没有往日机敏聪慧、巧舌如簧的模样。
而在太子恢复休养的这段过程,他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
安,只有玉娉,像母亲般源源不断地给了他安慰和温暖。
情窦初开的太子渐渐地心属于这个娉婷袅娜,贴心美丽的少女。
落水给太子带来的后遗症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失忆、反应迟钝、他从前所擅长的任何事物,现在都全然丢失与之相配的能力。
在一次一次的策论之中,有了珠玉在前的先帝做对比,太子像个初次接触这一切的三岁幼童,始终是一副愚笨的模样。
渐渐地,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被那个有着与他一模一样外貌的先帝代替了。
终于,在二人十五岁时,先帝被改礼为太子,太子不过落得个宁王的称号。
三年后,旧帝驾崩,身为先帝的太子上位,在他的治理下,天凤朝、国富民安,为世人称赞。
人们都说,他是个少年天才,惊韬伟略,是为一任明君。
宁王心中怎么会没有不甘呢?在他的记忆里,他是个迟钝、愚笨的人,和胞弟比起来逊色不少。
可是他们告诉他,曾经的他才是真正的天纵奇才,甚至连胞弟都比他逊色几分。
一颗仇恨的种子悄悄在他心中埋下。
不久后他开封建府,只向他政务繁忙、渐渐生
疏的胞弟,也是天凤朝为人称道的明君提了一个要求。
让他娶宫女玉娉为侧妃。
先帝准了。
那一日,宁王看到高高在上居于九五至尊至位的先帝脸上露出了一丝愧疚的神色,他还尚未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