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此事的信全部都放到了皇后的面前,皇后扬了扬袖子,一封一封地拆开看。
皇后粗略过目之后,便对晴姑姑说:“送去给陛下看。”
书信往来所写的已经是策划细节,没有说谁起意,显然起意之初,是两人密谈,至于之后落实到细节,就需要再书信往来商讨。
回信的人不是魏清廉,是魏三爷,有时候是魏二爷。
但这也不能代表魏清廉没参与此事,甚至可以说整个计划就是魏清廉起头的,只不过交给了弟弟们去办。
信送给陛下之后,皇后才端坐,凛然喝了一声,“来人,带星澜宫昔日旧人上来作证,再命梁时带赵吉进来,再请太后身边的蓝姑姑和金嬷嬷。”
魏贵妃脸色不变,反而是慢慢地坐了下来。
到这一刻,她才真正认清楚皇后。
她惨然一笑,但又随即笑得妩媚,是的,她一直都低估皇后,皇后当年在病重出面干预了此事,最终让她以一个被人蒙蔽识人不清的罪名蒙混过关,让她误以为皇后就这么点本事。
也让她误以为皇后不敢跟她对着干。
但实则,皇后早就把所有的人证,证据找齐活了。
什么亲笔信一点都不重要,皇后心里有数,这件事情是国公府与她合谋而作的。
皇后是在逼陛下不能
再护着她。
因为,这件事与就大理寺卿旧案一同发生,如要问罪于魏清廉,就要把她也一同问罪,而且是以宁妃的事来问罪。
如果陛下放过她,也就要放过魏清廉。
可陛下现在不会,因为这案子已经摆上桌子了,已经公审了,就没有掩瞒的可能了。
多好的手段啊,多毒的妇人啊,昔日竟瞧不起她。
星澜宫旧人鱼贯而入,其中几人都是魏贵妃以前的心腹。
这些人自从贵妃复位之后,全部都被撤换出去,由内府再统一调派,而当时她以为自己还掌着内府,所以一点都不担心。
可内府如今是皇后在掌,这些人怕是早就被传过来问话了。
所有人的供词,使得魏国公府与魏贵妃如大山倾倒。
梁时带着赵吉进来,赵吉就是当初带着外男进宫的禁军,他跪下承认收受了魏三爷的千两银子,才协助魏三爷把外男带进宫来的。
至于太后身边的兰姑姑和金嬷嬷,当时贵妃是请了她们一同去捉奸,她们跪下供述,“奴婢等人进去,并未见宁妃与那人行苟且之事,反而宁妃一直斥责那人,只不过当时贵妃率人进去,把两人擒下,随即下令杖毙宁妃宫里的人。”、
皇后态度严肃,吩咐录事,“纪录!”
录事不敢有误,把众
人供词全部都写下,写完之后,再给作供之人画押。
金嬷嬷和蓝姑姑是得了太后的命令过来的,说的也是事实,她们说完之后便没有再说其他的。
但太后当初未必就没有调查过,只不过当时她是受了贵妃的好处,加上皇帝也宠爱贵妃,想着贵妃日后是要当皇后的,也就没有再往深调查。
如今太后也没让她们多说,只说见过的事,猜测的话一句都不说。
太后没有脱粉回踩,算人道了。
国公夫人几度想要晕过去,但皇后传了太医来守着,她要晕便给她扎针,务必在场亲耳听着所有人的供述。
她双目无神,想起入宫的时候老爷叮嘱,如果皇后调查起来,就把一切罪名推给贵妃,她哪里想到来往的证据,却不仅仅只有她们嘴上的供述。
因为打嘴仗,没有实证,最终都不可能定罪的,顶多是被申饬一下。
如今却不一样了,如今人证都有,星澜宫里的旧人全部反水,指证了贵妃,也指证了国公府。
贵妃的神情始终没有变。
她甚至还叫人沏茶,慢慢地喝着。
事到如今,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想,她觉得安慰的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把蜀王牵扯进来。
当初不让他知道这事是对的,否则如今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楚了。
所有案录全部也都送到了御书房。
景昌帝看完那些往来书信,又再看了笔录口供,慢慢地放下,眸色森沉却是一言不发。
翁宝在一旁伺候,见他不做声,也不敢做声。
又过了片刻,四司会审的供词也送了进来。
景昌帝对翁宝说:“你去煮一壶参茶,朕有些乏了。”
“是!”翁宝就在外殿起了炉子,往陶煲里放了一两参片,再添了几粒桂圆肉,待煮好之后,把泡水枸杞放进去,再端进去。
他命人拿了两只小碗,用勺子舀了些在碗里晾一会儿,呈上给陛下之后,又再晾另外一碗。
景昌帝已经在看供词。
供词密密麻麻,他看得眼睛有些花了,心头的震怒一阵阵,每一份供词上,他就折损一名朝廷大员。
当年老魏公积下来的人脉,之后为魏清廉所用,何尝又不是为他所用?
他把参茶全被喝完,供词也都看完了。
他闭目,脑子十分的清醒,很多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大概也知道怎么回事了,睁开眼睛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