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巴东三峡(2 / 3)

,也见过山中多岩画,以星辰为主,不解其意。

西南古称蛮荒,又叫南蛮。

山路曲折,穷山恶水,历来不是中原王朝主要管辖之地。然而高山密林,悬崖大江之间,多民族聚居,形成奇异风俗,文化悠久。

当地人对星象极有研究,以前没天气预报,谢小雨见过“观云”的老人。看天上云朵,就知多久下雨多久刮风。

因当地山林众多,堪舆术不好用,故而天象学兴盛。

古蜀以南,为巴人聚居,故称“巴”。长话短说,回国前往巴东之际,黄师爷对我传授了一些当地历史,用以参考。

殷商初期,巴人在渝水周边建国,称之为巴渝。

巴人之东,是为巴东。那是一片区域,并非一两个县。巴东包含巫山余脉和三峡江水,自古神秘莫测,景色如画。

郦道元在《水经注》就曾赞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巫峡红叶,冠绝天下。

两侧高山如翠,夹岸而出,绿江滔滔向东而去,白浪银波,青鱼古鲟,苍云老藤环绕其间,哀鸟老猿两岸乘风,当真人间仙境。

自古也堪称穷绝之所,笼罩神秘面纱。

西周初年,巴人孟津会师,归附武王征讨殷商。

牧野之战,纣王自焚,武王大封天下诸侯。封巴人渝水之地,是为诸侯。怕巴人造反,武王赐予大量金银珠宝,挑拨其内斗。

从此巴国分裂,出现两个强大分支。

一为賨人,以射杀白虎谋生,战国后期,受秦昭襄王封赏,归附秦国,以蛇为图腾,就是传说中的巴蛇。

一为僰人,骁勇善战,不习文字。内部与古彝族通婚,以白虎为图腾,专门射杀巴蛇。又造悬棺,勾连巫山三峡,曾与巴国划江而治。

賨人、僰人,虽同出自巴国,内部水火不容,有血海深仇,战争不断。

黄师爷说的巫山悬棺,就是僰人所留。最早可追溯东周,年代之古,再加地方偏僻,除一条江水,几无古道连通外界。

黄师爷当年和朋友,打着寻找僰人宝藏的心思。当然他们没有成功,只拿到一些破陶罐。

陶罐上,画着星星和月亮。

当时国内收藏陶器不吃香。

黄师爷回忆,走了一趟山,车费钱都没赚回来。不过那边风景确实不错,完全不同于江南娟秀和北方粗犷,他后来又去了几次,收土货拿到外面卖,小发了一笔。

抵达巴东,已是半月后。

巫山不是一座山,巴东山脉,都可算巫山范围。

最著名的,就是巫山云雨,神女和襄王。

巫山有卤泉。

十名巫师霸占山脉,周围小国年年进贡,遂称其山为“巫山”,相传山中有不死药,颛顼命人取之。

黄师爷是部百科全书。

全国大江南北,你说的出的,他都能论上几句。

此人吃过见过,阅历方面,天下无人出其右。

他道:“别看地方穷,山区多,古代可算一块宝地。若非僰人悍勇,早已被中原王朝征服。卤泉,就是盐水,古代制盐的原料。靠山吃山,僰人一点不穷。没有盐巴作为商品获得金银,哪来底气抗拒中原皇帝?从西周到明清,僰人造反不绝,就靠一口盐泉,一部书。”

“哦?”

当地的井盐确实出名。

不过我来此,不是为了买盐,坐在船上问黄师爷:“史书记载,僰人不曾有文字,全靠手语和岩画记叙风俗,哪来的什么书?”

“嘿嘿。”

黄师爷道,若非我跟他交情好,他才不会轻易透露。

原来啊,这僰人宝藏,在悬棺群中历来有发现,只是不曾真正找到。倒是出土了一些金钗、玉璧、玛瑙珠,算不得价值连城。

“僰人书确有其事,反正坐船还有一阵,我把年轻时候的事,跟你们论论。”

“讲故事?好呀好呀。”谢小雨搬了凳子,便听黄师爷说书。

我冲了一杯当地特产毛尖,让黄师爷说说他年轻的事,以往还真没机会听。

黄师爷划开手指,分开脚步,真是老气横秋,坐在船头连比带划:“僰人最早用悬棺葬,这和他们独特的信仰有关。他们的祖先,不过是给蛮族放马的奴隶,因受不了压迫,骑马逃走。追兵赶到,连人带马摔进了黄河,大难不死,却从河中取出一部天书!”

“僰人祖先死里逃生,为巴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那部天书没有一个字,却蕴含无穷造化。僰人祖先看了一眼,便替武王攻破朝歌。巴王气量狭小,猜忌功臣,这才引来僰人叛乱,割据巴东。虽无公路与外界联系,一口盐泉,足以养百万生灵。仗着长江江水,把盐块送到外面,僰人积累的财富当真可观!”

黄师爷说故事,三句话离不开一个钱。

我和谢小雨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