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5(1 / 2)

41.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当同时有很多种方案可供我们选择的话,没有被选中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就是这次选择的机会成本。

对于一个生产厂商来说,当它决定用自己的所有资源生产100张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生产厂商不能利用相同的资源再生产出500个凳子。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生产100张床的机会成本是该厂商所没有生产的500个凳子。若每个凳子标价20元,那么用货币衡量生产这100张床的机会成本就是500乘以20,即10000元。

从个人角度来考虑机会成本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选择了利用下午的时间去读书,我们就失去了用相同的时间看电视剧的机会。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看电视剧的乐趣便是这次选择失去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社会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当一个团队或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生产某一种产品时,那么它同时就失去了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机会。不难看出,机会成本和我们做出选择失去的价值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当做出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越大的时候,失去的东西就越多,这种选择也就越不明智,反过来,当做出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越小的时候,失去的东西就越少,这种选择也就比较明智。

42.什么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属于历史成本,对现在的决策者而言是不在掌控内的成本,是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

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商业决策和经济研究上经常提及,泛指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造成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由于害怕没有效益而不敢再做投入,让生产停滞不前;或者对已经投入的沉没成本过于留恋而继续原来的错误,一条道跑到黑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这两种极端选择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正确对待沉没成本十分重要。假如我们花10元钱买了一块面包,刚吃了第一口发现这个面包已经有些变质了,现在面包已经打开,不能再退回去,那么这时剩下的面包吃还是不吃,不吃的话这个面包将变成沉没成本,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吃的话面包已经变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这个时候,明智的人就应该果断地扔掉面包,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沉没成本的计算方式是,沉没成本=设备账面价值—当前市场价值=(设备原值—历年折旧费)—当前市场价值。

43.什么是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后,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的经济现象。这种需求量的变化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当某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消费者再购买某种商品的时候可能更多地选择该商品的替代商品,

比如,红薯贵了买土豆,橘子贵了买橙子等。第二,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后,在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购买该商品的总量会随之下降。比如,小美一个月工资1000元,可以买5张美容卡,但是当美容卡的价格提升到250元一张之后,小美在总收入仍旧是1000元的情况下,购买美容卡的总数就会相应减少,由原来的5张变成现在的4张。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般均衡理论模式的创建者约翰·希克斯先生对于替代效应的理解与俄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勒茨基方程建立者尤金·斯勒茨基先生对于替代效应的理解稍有不同。区别在于,他们对于什么是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下的定义。在约翰·希克斯的替代效应中,实际收入不变是指使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前后保持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而在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中,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能够买到价格变动以前的商品组合。很明显,后者考虑的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斯勒茨基又将替代效应细分为以下三种:①完全互补情况下,替代效应为零,总效应为收入效应。②完全替代情况下,总效应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为零。③拟线性偏好情况下,总效应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为零。

44.什么是科斯定理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一书中,罗伯特·D.库特对“科斯定理”的解释比较容易理解,他这样描述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成本等于零,法定权利(产权)的初始配置并不影响效率。

科斯定理是由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首次提出的

,后来被“信息经济学”主要倡导者乔治·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归纳整理,正式定名为“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交易成本的问题,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①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