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昶从摘星楼离开,便去了找肃亲王。
肃亲王刚从军营回来没多久,蹲在廊下喝着阿柴给他留的汤,阿柴也着实是心疼他,足足给他留了一大海碗,因为在军营里一整天,除了饿,就是渴,喝汤正好了。
天气有些暖和了,屋中潮得很,加上自打忙于军务之后,很少待在屋中,因此里头有一股子霉味,他不大爱呆在里头。
见亲家公来了,便叫阿柴搬椅子出来,让苏昶陪他坐在廊下,问道:“有什么事?”
“跟你说说鲜卑太子邀你后天去通天塔的事。”
肃亲王端着汤,怔了一下,随即道:“今天有些忙,不记得推他这事呢,不去,有什么好去的?那边他没资格去,我们南大营在那边呢。”
实在是有些忙,亲家不说,他都把这事给忘记了。
呼哧呼哧地把汤喝完,很不顾身份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嗝,不可描述的气味喷在了苏昶的脸上,“他们什么时候走?亲事都定下来了,怎么还不回去置办嫁妆啊?”
苏昶别过脸,屏住呼吸一会儿,才道:“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走,不过,圣上的意思是,让你不必拒绝,带着他们登上通天塔就是。”
“哦,好的!”肃亲王应
了一声。
苏昶看着他,有些怔,“不问何故?”
肃亲王看着他,有些怔,“不是圣上的意思吗?”
“是圣上的意思,但你不问问圣上为什么会这么安排?”
肃亲王一扬手,“这有什么好问的?听就是了,反正问了如果觉得不妥,也没反抗的能力,干脆不问,他决定了的事,总有他的原因。”
这么多年,他不是听老子的话就是听太子的话,现在还听儿子的话,总而言之,最好是不必动脑,也不必诚惶诚恐。
苏昶不禁笑了起来,肃亲王的这个性格,好,也不好。
好,是他认准了一个人,就会很听话,任劳任怨。
不好的是,确实缺乏了主见,办大事的时候,身后要有一个高人。
好在,肃王府真有宇文啸这个高人在,所以,肃亲王的这个性格,倒让整个肃王府十分的和谐,互补,少了很多对抗和争议,他会全心全意地支持儿子,哪怕儿子给他指的是一条黑路,他也会走到底。
从肃王府离开,苏昶放下了心头大石。
自从太子出事,国本之位一直是他悬挂在心头的大事,圣上也曾问过他几次,他也一直在观望。
如今,诸位亲王未必有合适的人选,可皇孙
辈却有。
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商,肃亲王是很称职的。
对于献帝下了邀请函,请鲜卑使者到通天塔去,朝中百官纷纷反对,尤其褚桓带头反对更甚,说不能让鲜卑人接近南大营。
但献帝圣旨已经下了,谁反对都无用,且不止请鲜卑的使者去,朝中的文武百官也要跟着去。
褚桓的反对不被采纳,心里头很不痛快,但他不痛快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还因为裕亲王的胡闹鲁莽。
京中人人都知道,他和裕亲王是一党的,如今裕亲王上书削元勋的权力和福利,惹得百官憎恨,百姓唾骂,连累他最近总是被一些学士文人围堵,让他为元勋们正名。
他若出面去帮这些元勋,那这眼下就得跟裕亲王反目,这会儿撕破脸,实在不是好时候。
而他本以为撺掇鲜卑人邀约肃亲王去通天塔,便可以让所有人转移视线,对肃亲王群起攻之,殊不知,圣上竟然亲自下旨,邀约鲜卑人到通天塔去,这就坏了他的大计,最近事事不顺,着实晦气。
他回府之后,想了许久,总觉得是自从宇文海反他以后,这些晦气的事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他没把肃王府放在眼里,但是,却连番折损了一
子一女,虽说看似和肃王府无关,但深究起来,就是肃王府从中捣鬼。
他知道不能让肃王府做大,可如今要对付他们,却无从入手。
杀手派出去好几拨了,全部折翼而归!
好在,他自从出任兵部尚书以来,百官乃至民间的百姓对他都冲充满了怀疑,认为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兵部尚书一职,再过两三个月,若是他还是碌碌无为,便安排参他一个不作为的罪名,把他废黜。
至于废黜之后,这兵部尚书一职,便做一个顺水人情,或者……一道鱼饵!
他当晚便召集心腹大臣商议此事,让人各抒己见。
有大臣提议,参奏弹劾一事,不必拖延到两三月后,如今也可以偶尔在朝堂或者圣上面前提出,配合民间对他的不满呼声,一步一步地蚕食他的威信。
褚桓认为,这建议也是极好,时不时地提出肃亲王的无能,倒是可以在官员心里形成固有的观念,认为他就是废物。
所以,翌日早朝的时候,便由一名学士提出,说肃亲王自从出任兵部尚书一职之后,兵部衙门毫无建树,甚至连之前袁侯提出要兵改的事情都搁置了,而如今春来,军中的衣物,兵器,全部都没有更新,
实在是渎职。
献帝听了参奏,淡冷地看了肃亲王一眼,“你有什么解释的?”
肃亲王红着脸辩解,“回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