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4 / 7)

备说明书上的数据完全不一样。

他问带队的安夏:“你们对这个设备做过什么调整吗?”

“有的,如果光有这套全自动纺织机的话,生产效率提升的有限,花了国家那么多外汇把它买进来,我们也希望能让它发挥超出预期的效果。”

安夏介绍了车间里一系列的配套设备:自动配棉程序、自动精梳棉、机械臂对常规流程的缩短……

“还有这台纺织机,其实我们已经拆开,然后对它的程序进行过优化了。能达到现在的生产效率,不只是这一台设备的功劳,是从第一道生产工序开始的。”

安夏侃侃而谈,对每一台设备的数据都了如指掌。

吕方不时冷不丁抛出一个问题,问题千奇百怪,什么方向都有。

除了太细节的基础操作问题,安夏基本上能马上回答,连一个嗑巴都不打。

这绝对不是临时背题可以做到的。

一向不苟言笑的吕方也忍不住点点头:“工作做得很扎实。”

“其实我也不是很懂,就是一边做一边学,以前我刚到九厂的时候,龚书记说,在工厂工作,哪怕是做销售,也得懂一点生产方面的东西,不然跟客户胡乱承诺,回来生产部门做不到,就麻烦了。”

安夏看到人群里有龚书记,联系到他刚刚被调过去没多久,应该是需要有人给他挣面子的时候。

也猜到会有这么一个考察团,应该是龚书记在部委里又说了什么。

这些人不是来看笑话的,就是来取经的。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能折了他的面子。

至于跟龚书记不对付的人,也不会觉得她有多向着龚书记,只会觉得这个刚毕业的傻妞知恩图报,知道帮着老领导说话。

自古以来,死不投降的人怎么都要比三姓家奴受人尊敬。

本来吕方往设备前面一站,龚书记还不算太紧张,因为他知道那些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吕方开始提问的时候,他就紧张了。

他庆幸自己安排的是安夏,而没有叫陈勇或者龚伟过来。

安夏毕竟刚工作没多久,又没在基层待过。

答不上来也没有任何问题。

陈勇龚伟就不一样了,这两个人的履历上都写着五六年的车间工作经验,要是说错了什么,那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就是没想到安夏居然答得这么利落,而且还在领导面前说是他指导有方。

真是太懂事了。

考察团对机械臂看得尤其认真:“这个就是你们拿到好几个国家专利权的吧?”

“是的。”安夏看着陆雪,“这是余化龙博士团队,在陆雪同志的协作下,共同研发制造。”

众人的目光一起转向陆雪:“啊,原来就是这个啊!”

“这就是肖部长非常看中的那台设备啊。”

“小陆,这是你研发的设备,怎么都不说话呢,来,跟我们说说……”

本来领导们的问题是对着安夏的,现在全都冲着他去了。

他哀怨地看了安夏一眼,后者笑眯眯地看着他,还举起两只手,无声地给他鼓掌。

安夏知道他不是真咸鱼的性子,陆雪有自己的抱负。

但是光有抱负怎么行呢,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支持啊。

以前她在网上看到过说“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有人说搞技术做科研。

科研经费哪里来?

不得跟人说你这项目特别牛逼特别棒,才能争取到么。

安夏那几个在大学工作,搞出好几个科研成果的朋友,就没有谁是闷头干活,不需要上台讲的。

至于搞技术,就更是如此了,安夏看过太多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在公司里吃亏了,事情是他们做,甚至PPT都是他们做,结果上台讲PPT的是别人。

这一来二去,领导能记住的是谁啊,当然是露脸的人啦。

考察团终于结束了对车间的检查。

他们对牡丹厂的车间管理真是叹为观止,刚建国的时候,工人们确实也有着饱满的热情,但是,设备很落后,一切都要靠人工。

不像牡丹厂,不仅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而且也没有上岗就在不停忙碌的辛苦感。

吕方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工厂啊。”

考察团回到宾馆后,吕方非常认真的写了考察日志,着重分析了牡丹厂在人员管理和设备升级方面的突出表现。

顺便还捎带上了前几年花几亿进口过时设备的那几个工厂,毫不客气的点名批评。

陆雪回去之后,又溜出来找安夏,安夏又请他去门口小店吃饭。

陆雪抱怨道:“你突然点我的名,吓了我一跳。”

“怎么啦,这机械臂不是你做的吗?各种数据你比我清楚多了。我就不当这个中间商了,又没有差价可以赚。”

陆雪很苦恼:“我只擅长在平辈的朋友们面前说话,跟一个长辈说话,我就紧张,跟这么多官位比我高,年纪比我大,平时威严得像庙里的塑像似的领导讲话,我就开始手心出汗,声音颤抖。”

“是吗?我看你跟我妈聊得不是挺好的?”安夏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