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青州之战,曹操VS孙坚!(5 / 7)

人望而生畏的“虎豹骑”。

但,即便是轻骑兵,在对抗步兵的时候,也是有着极大的优势。

冲击阵线当然不行。

但靠着强大的机动性骚扰,却能轻而易举地让敌人焦头烂额。

徐晃、吕蒙、曹彰三人都是颇为出色的将领。

尤其是前两者,在原本的历史上,一个是五子良将之一,一个是东吴五大将之一,都是三国时代的一流名将。

黄忠、甘宁自然也不弱,但步兵在机动性上天然的劣势,让他们只能被动防守,几乎没有主动出击的机会。

而且即便是被动防御,也常常被敌人找到机会突破防线的薄弱环节,杀入后方进行骚扰。

徐晃、吕蒙、曹彰三人各自带领数千精锐骑兵,反复穿插,不断袭击孙坚大军的补给线。

所幸也仅仅只是骚扰,没办法做到彻底切断大军的补给。

再加上大军的物资储备非常充裕,短时间内倒是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

在周瑜的严令之下,黄忠、甘宁再怎么感到憋屈,也只能坚守不出,依托地利进行防御。

这种情况下,曹军一方也拿他们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纯粹的轻骑兵,对付数倍于己方,并且结成战阵的步兵方阵,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没有厚重的铠甲,单单只是弓弩的射击,就能对骑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若是他们敢冒险冲阵,黄忠手下的步弓手军团,绝对会教会他们什么叫做“覆盖式轰炸”。

互相有所忌惮之下,东线的战局也和西线一样,暂时僵持住。

不过这一路,最大的不同在于,双方基本没发生过什么正面的碰撞,战损都很低。

不像西线,几次大战打下来,关羽、张飞手下的骑兵损失了近万人,对面的曹军也有数千人的伤亡,两边的损失都不小。

当然,按照比例来算,曹军的损失要更大一些。

但对于双方来说,这种程度的战损都不算是伤筋动骨,彼此都可以接受。

真正决胜的战场,是在中路,平昌到诸县这片区域的战场。

这片区域整体来说属于平原地形,但水路很多,各种大小河流的支流,让地形变得颇为复杂。

虽然基本上没什么水战的机会就是了。

曹操也不会蠢到用几万北方旱鸭子,去和江东出身的孙坚比拼水战。

麹义、颜良、文丑、太史慈四大先锋,除麹义只带了八百先登死士之外,其余三人各自率军两千。

一共八千八百人,看上去不多。

但这支先锋军的质量却是极高。

八百先登死士就不说了,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起码相当于七八千大军。

再加上四名大将,这支先锋军的人数虽少,但若是轻视他们,必然会吃一个大亏。

孙策便吃了这个闷亏。

他带着两万先锋应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两万人只逃回来七千多,一战便损失了一万多人。

虽然大多只是受伤被俘,但在这种全面战争之下,被俘,基本上就意味着死亡。

以曹操的脾性,不肯投降的俘虏,肯定是不会浪费粮食养着的。

至于说投降……

秦霄麾下的军队,忠诚度全部都是满值,根本不存在投降这种可能。

除非是来自上级的命令,设计诈降。

后者并没有发生。

孙策不是诈败,而是真的没打过麹义四人联手。

毕竟他只是“小霸王”,而不是真正的霸王。

若是项羽再世,或许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但孙策,武力方面也就比颜良文丑略高,但却也没有拉开质的差距,面对四人联手,没有被当场留下,就已经是命大了。

逃回主营之后,孙策嘴里骂骂咧咧,不断叫骂颜良文丑装作普通士兵偷袭,不要脸之类。

光听孙策的怒骂声,周瑜就大致还原出了战局。

无非是孙策见麹义和太史慈两人,自负之下以一敌二。

结果遭到颜良文丑突袭,险些命丧战场。

虽然勉强逃得性命,但先锋大军却是没有保住。

在脑海中还原了战局的前因后果之后,周瑜并没有去见孙策,直接转身离开。

在他看来,让孙策吃几次亏,并不是坏事。

他的性格太过鲁莽了,若是不长点记性,这个隐患爆发出来,可是会要命的。

这时候吃点亏,只要不死,改掉自己爱作死的性子,对孙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当然,如何“调教”孙策,那是以后的事。

眼下,更重要的还是近在咫尺的曹军。

麹义带着先登死士出现之后,周瑜已经有八成的把握,曹军的主攻方向就是自己所在的这一路。

所谓虚虚实实。

表面上看,以正常的思路,先登死士这种“战略兵种”,必然是在主力所在的一路。

而若是再想深一层,或许是用这一计策来迷惑敌人,故布疑阵,实际上将主攻方向放在其它某一路。

但,周瑜却确信,这一波,曹操是站在第三层。

假装是故布疑阵,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