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满载而归,新的变故(3 / 7)

必然会记住荀氏的恩情。

或许会遇到“白眼狼”,使得荀氏的投资白费。

但从大的方向来说,这种到处投资的行为,长远来看是一定会使荀氏从中受益。

唯一的问题就是……

荀攸。

荀彝很清楚自己这个儿子的才华,也将其视为颍川荀氏下一代的掌舵者。

如果让荀攸去投效某一个诸侯,那就相当于将家族一半,至少也是三分之一的筹码押了上去。

哪怕对于颍川荀氏这样的家族来说,也可以算是重注了。

在荀彝看来,这个时间就下重注,似乎有些太早。

太早,就意味着局势不够明朗,出现变数的可能性更大。

万一秦霄最后失败,颍川荀氏不说血本无归,最起码也是亏大了。

荀彝的打算,是等到过些年,局势再明朗一些,再让荀攸“出山”,投靠某一家他们认为最可能夺天下的诸侯。

而不是现在这么早就下重注。

郭嘉看出了荀彝脸上的迟疑,压低声音道:“叔父,可否借一步说话?”

荀彝眼神闪烁,思索片刻,点点头,对旁边的一名族老道:“你招待好客人,我和奉孝有话要说。”

……

后殿,郭嘉一改之前醉醺醺的模样,打起精神来,开门见山道:“叔父可是有所疑虑?”

看到郭嘉的脸色变化,荀彝没有接他的话茬,而是笑骂道:“奉孝啊,你这小子,就喜欢玩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装醉是吧?”

“嘿嘿,叔父仁厚,想必不会介意。”

郭嘉嘿嘿一笑。

我都夸你仁厚了,你总不好意思再和我这小辈计较这事吧?

一开始选择以小辈身份和荀彝交谈的时候,郭嘉就想好了要倚小卖小。

“滑头!”

荀彝指了指郭嘉,笑骂了一句,却是没有再提郭嘉装醉这事。

郭嘉也不恼,笑嘻嘻地说道:“叔父,咱们都算是自己人,郭嘉说几句掏心窝子话。若是中听,叔父就权且一听。若是不中听,叔父就当郭嘉什么都没说,如何?”

这算是以“自己人”的身份来拉近关系,方便接下来的话题。

不过,在这年头,讲究的是家、国、天下。

小圈子里的关系,本来就要排在国家和天下之前。

郭嘉在颍川求学的时候,没少受荀氏的照拂,荀彝确实是将其看做自己的子侄辈来看待的。

甚至还曾打算在族中挑个女儿嫁给郭嘉,只是因为郭嘉早早接到了荀彧的书信跑去了长安,没来得及提起这事。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荀彝对郭嘉还是比较信任的,当即点头道:“你说。”

“有些事涉及主公机密,郭嘉不方便说,我只说我能说的一部分,叔父可自行分析。”

郭嘉提醒了一句,紧接着道:“如今主公麾下,有雄兵六十余万,坐拥关中、中原、益州、凉州四地,已经占了天下近三分之一,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各方不臣,实力之雄厚,非外人可想。”

微微停顿片刻,给荀彝一个接受和消化的时间,郭嘉继续道:“此外,主公麾下人才济济,大部分人,想必叔父都听说过,郭嘉就不赘述了。但有一人,叔父绝对想不到!”

在荀彝好奇的目光中,郭嘉沉声说出一个名字:“秦孝公年间,商君,公孙鞅!”

“商鞅?!”

荀彝好歹也是诗书传家,如何会不知道这个名字?

他被郭嘉吓了一跳,紧接着立即回过神来,皱眉看向郭嘉:“你小子该不会是编些瞎话来糊弄老夫吧?且不说太史公记明言商鞅已被车裂于市,商鞅可是五百年前的人,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事实正事如此,若是叔父不信郭嘉,总该信文若的吧?”

郭嘉伸手在怀中摸了片刻,取出一封书信:“这是文若给叔父的家书,请叔父过目。”

荀彝惊疑不定,接过书信,一目十行地扫了过去,一边看,一边发出惊讶地叫声:“司徒王允、钟繇、李儒、贾诩、华雄、张辽、高顺……还有这个岳飞是从哪冒出来的?此前闻所未闻,文若竟将其与皇甫嵩老将军相提并论?!”

“岳飞将军乃主公麾下头号大将,允文允武,最擅长统领大军攻城略地。凉州、益州,就是由岳飞将军打下来的。”

郭嘉连忙解释,迟疑了一下,将下半句“岳飞乃是来自一千年后”这句话给憋回了肚子里。

五百年前的商鞅,还可以勉强用“求仙问道”之事来糊弄过去。

这年代,信这玩意的人不少。

哪怕是高门大族,也有不少相信鬼神之说的人。

一千年后的岳飞,那就要暴露秦霄的核心机密了。

“既然文若这么说,老夫当然是信的。”

荀彝面露复杂之色,看向郭嘉,问道:“你认为,秦侯可一统天下?”

“是。”

郭嘉严肃道:“主公已获得凉州世族、关中士族的全力支援,和太|原王氏也已定下联姻,即便没有颍川世族相助,取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顿了顿,郭嘉又强调道:“叔父,郭嘉也是颍川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