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偏偏荀彧就不这么干,非要管秦霄叫“大将军”,不是说他特立独行,而是在强调秦霄的“身份”。
汉室臣子的身份。
“这家伙,应该已经猜到我的心思了吧?”
仅仅只从这一个称呼上,秦霄就做出了这个推测。
秦霄在政治方面的敏感度并不高,但长期和商鞅、李儒、贾诩这些人接触,对于这些“文人”平日里常用的一些隐喻、暗示,耳濡目染之下,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只是一句开场白,秦霄就明白,荀彧已经对自己的“不臣之心”有所猜测。
如此看来的话,荀彧进入关中,还邀请郭嘉、戏志才两人同行,目的是试探。
一来,是试探自己的野心究竟有多大,是否有劝说的可能。
二来,也是试探是否有机会让汉献帝重新掌权,成为一名“中兴之主”。
“先生请坐。”
秦霄伸手示意,邀请荀彧入座。
借着这个机会,秦霄也在思索,面对荀彧的试探,自己要怎么做。
是隐瞒自己的目的,和对方周旋一番,先把人留下再说?
还是直接坦诚直言,看看是否有机会说服荀彧,让他放弃对汉室的忠诚,转而认同自己的理念?
其实按照商鞅、贾诩等人的提议,前者更为符合秦霄的利益。
不管怎么样,把人留下,无论他忠诚的是汉室正统,还是忠于秦霄,只要肯做官,总能发挥作用。
哪怕不能发挥荀彧的全部实力,也总比让他投奔到别人麾下要强。
不过,迟疑了一阵,秦霄还是没有采用这个方案。
“你可以叫我秦侯,也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秦霄。”
秦霄一句话带过这个话题,不给荀彧辩驳的机会,直接开口道:“素闻颍川荀文若在战略布局方面堪称天下第一,我有一问想要请教。”
荀彧坐得端端正正,不卑不亢道:“大将军请说。”
依旧以“大将军”相称。
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秦霄没有在这个称呼的问题上纠缠,和荀彧这种人“谈判”,绝对不能跟着对方的节奏走,必须要掌握主动权,否则必输无疑。
秦霄知道,自己在口才方面,肯定比不过这些专门玩嘴皮子的文人,干脆就不和对方辩论,直接借着地位上的优势来强压对方。
“如今汉室式微,各地诸侯割据。”
秦霄看向荀彧,问道:“你认为,哪几家诸侯,未来威胁最大?”
见秦霄并不在称呼问题上和自己纠缠,荀彧眼中闪过意思失望之色。
不纠缠,可以代表很多意思。
可以理解为认输,也可以理解为不屑于争辩,甚至可以理解成恼羞成怒,准备翻脸。
但,不论是哪一种,只要秦霄不再继续接这个话题,就意味着荀彧不能借着这个话题继续试探秦霄的心思。
虽然来时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这个“董卓第二”会非常的难缠,但荀彧并未想到,这个对手,连言语交锋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不过,只是略微走神,荀彧就定下心神来,沉吟片刻,开口道:“若以势力而论,自董卓之后,袁绍、袁术两家,堪称威胁最大。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资源雄厚。若是起了逐鹿中原之心,其势头必难以阻挡。除此之外,公孙瓒、刘表、陶谦,均是潜力不俗。”
“若是以野心而论……”
荀彧拉了一个长音,足足停顿了半分钟,才继续道:“骁骑校尉曹孟德,江东猛虎孙坚,均可为一世人杰。”
又一个漫长的停顿过后,荀彧话题一转,又说道:“然而,另有一人,大忠大奸,实在难以辨别。若为忠,可为辅佐汉室中兴之一代贤相。若为奸,则祸乱天下之事,必始于此人!”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荀彧目光灼灼地看着秦霄,话语中的意味不言而明。
得到荀彧这样的评价,秦霄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不是汉室忠臣。”
犹豫了许久,秦霄还是决定和荀彧开门见山。
秦霄自认为自己的优点不多,但无论对待任何人,秦霄都会尽可能做到坦诚。
在秦霄看来,无论是敌是友,尽可能坦诚一些,对彼此都有好处。
当然,若是有必要的时候,对待敌人,或者敌友不明的人,偶尔隐瞒一些关键信息,误导对方,这种事秦霄也没少做过。
但,对于一些自己喜欢的人才,秦霄还是会尽量将自己的立场直言相告。
对方能认可自己,愿意一起共事,自然是好事。
若是不愿意,也不必强求。
一个谎言,要用一万个谎言去弥补。
对待敌人也就罢了,对待自己人,秦霄不想活得那么累。
一句话说完,秦霄沉默片刻,继续道:“我以‘秦’字为封号,以你的政|治敏感,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秦、晋、楚、齐,这四个封号,华夏文明的历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
尤其是一个“秦”字,更是被赋予了无数的象征。
荀彧沉默片刻,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