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武三国,刘三刀的神将晋升任务(6 / 7)

而潼关本身,就是一道足以阻挡千军万马的雄关。

一旦城门关闭,只需要少量精锐防守,就足以阻挡十倍以上的敌人。

越是对这个时代的行军难度有深入的了解,秦霄就愈发觉得,长安,确实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根基之地。

只要夺取了长安、潼关的控制权,秦霄大可复制当年秦国的策略。

先低调发展,平定西北,积蓄实力。

等到实力积累足够,南下可取巴蜀之地,东出可入主中原。

席卷天下,一次副本的时间未必做得到。

但割据一方,成为一方强大诸侯,却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能够击败长安的守军,占据长安之地。

并且还要能够在董卓势力的反扑之下,守住第一波进攻。

在等待后军主力的这些日子里,秦霄并没有闲着。

先是用掉了一部分人口额度,召唤了一批工匠、民夫苦力,在山中开采石料,砍伐树木,打造各类攻城军械。

攻打长安城,光靠士兵可不行。

古时的城池,尤其是长安这种重要的城池,守卫都是非常森严的。

单单只是高大而坚固的城墙,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光是用人命去堆,天知道要消耗多少兵力。

这九万大军都填进去,可能连长安城外的护城河都填不满。

打造一批攻城器械,能够给接下来的攻城战增添不少的胜算。

根据斥候打探到的情报,自己手头这两万前锋部队,即便是偷袭,也不可能夺下长安城来。

反正都是要等待后方主力抵达的。

等的这段时间,也能打造出不少云梯、撞车之类的攻城器械了。

除此之外,秦霄又派出大量斥候,打探长安,以及长安周围的情报。

甚至于,秦霄还亲自跑了一趟,装扮成避难的世族子弟,进入长安城内观察内部的布防情况。

当然,这种侦查,只能查探到一些表面化的东西,但却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长安内部确实非常混乱。

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裹挟着被董卓带到长安的这些洛阳权贵,和本地的权贵世族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免不了发生矛盾。

再加上朝廷内部的问题、董卓集团内部的矛盾、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暗中挑拨、煽风点火。

整个长安,不说乱成一团,但也确实不怎么太平。

光是秦霄能从一些表面信息所了解到的,长安城内就分成了好几个派系。

以李儒为首的董卓派,势力最大,作风也最霸道。

但,并非所有人都跟李儒一样,死心塌地跟着董卓干。

有的人是迫于形势,也不乏“身在董营心在汉”的别有用心之辈。

虽然说董卓大军的主力并不在长安,但光是留在长安的这股兵力,就足以镇压绝大多数反对力量。

当然,以长安现在复杂而混乱的局势,并不是乱杀一通就能解决问题的。

如果董卓在长安,或许会这么干。

但现在做主的是李儒、贾诩,他们却是不会用如此粗暴的手段。

虽然前者是真心实意为董卓打算,而后者只是为了自保,但两人的目的虽然不同,做法却是出奇的达成了一致。

第二大的派系,就是长安本地的权贵世族。

虽然说放眼整个天下,西北世族并不算强大,但毕竟占据着地利上的优势,整个宗族都在这里,人多势众,掌握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世族,那可都是有私兵的。

一家两家或许没什么。

但整个长安的世族若是联手起来,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他们在董卓、汉室、诸侯之间摇摆不定,不肯轻易下注,但却也要死死抓住自己的利益不放。

说白了,就是一群墙头草。

但,这些权贵世族,却是有做墙头草的资格。

无论是董卓一方,还是反对董卓的一方,不但不会轻易得罪他们,反而还要示好、拉拢。

就算拉拢不成,也不能将其推到敌对一方去。

这就是有实力的好处。

若是没有实力,还想做墙头草,那只会被人一刀给砍了。

第三大派系,就是以一批汉室老臣为首的“保帝派”。

这些人,也是上蹿下跳最厉害的。

有人想要争权夺利,也有人上蹿下跳,煽风点火,试图趁董卓不在的机会,恢复汉皇室的权威。

比如司徒王允,就一心想要铲除董卓,或者至少将董卓的势力赶出去。

当然,他做的比较隐晦,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到明面上来,以免万一大事不成,事后被董卓清算。

若是从原本的“历史”上来看,王允的选择并未出错。

最终,也正是他以貂蝉为饵,离间董卓和吕布,最后导致董卓身死。

只可惜,这并没有能够挽救大汉朝灭亡的命运。

走了一个董太师,又来了一个曹丞相。

除了这三大派系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派系,就相对来说无关紧要了。

秦霄一边积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