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都认识,哪还会不熟悉他的画作。
回想起之前自己说的话,刑远羞愧得
恨不得钻进地下去。
自认为韩煊是吹牛逼,胡言乱语,殊不知是狭隘阻挡了自己的眼界,未览尽天下群山,岂可妄言脚下之山最高?
“郭老,这儿还有副作品,想请您鉴赏下,”韩煊拿出了马寒冬拍下的那副翠竹图,“我觉得这画应该是当时人所作,至于是不是郑板桥我不确定,但这字绝对是今人假借他的名义后添的。”
旁人一听大呼奇特,想不到这一幅画中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刘广平出声,像是在为边上人解释,“这其实是古玩界里常见的骗局,找一张古画,可以是有落款的,也可以是没落款的,不管有没有都将这落款抹去,随后补上名家的落款,再一次做旧。不考虑画工笔力等因素,就单纯鉴定而言,这很困难,因为无法用寻常方法通过断定纸张老旧来断定年代。”
“市面上很多超高仿用的都是这种形式,更有甚者,找到当时名家名不见经传的弟子作品,末尾冠上名家的落款,由于画风等等方面都和老师相像,这一类的仿作在鉴定上越加困难,可能会误以为是早期作品。因此,鉴定失误也是常有的事。”
郭白石已经看了一会儿,突然放下了手上的画,这时,众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